很多人在分手之后一直在寻找怎么挽回前任的方法,方法尝试了一种又一种,要么根本无效,要么复合之后很快又被分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有的人挽回前任之后就能重新开始,有的人就一直在困境中挣扎?
其实道理很简单,在解决任何一个问题时,忽视问题的形成原因,就无法真正地解决这个问题。好比你总是感到疲惫,你听人说喝咖啡提神,你就一直喝咖啡,但与此同时每天仍乐此不疲地熬夜,那显然你的身体会越来越不好。
挽回前任也一样,如果你只是在找令他回到你身边的办法,却从不想想他为什么要和你分手,那么即使你们复合了,两个人的关系也不会健康发展。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分手之后,在你寻找适合自己的挽回技巧之前,你应该先解决好这一件事——“拖延”
首先,什么是“习惯性的拖延”
在生活中,“拖延”对于很多人来说都并不陌生。虽然生活中人们常常调侃自己为“拖延症晚期患者”,但“拖延”并不是一种临床意义上的心理疾病,它并不存在于精神疾病的诊断体系当中。
不过在心理学范围,我们讨论的“习惯性拖延”指的更是一种长期的状态:人们那些长期的、主动选择的、不理性的拖延行为。
其次,“习惯性的拖延”有什么危害
否认和轻视。
在时间管理理论中,将人们手头的事情以“重要”和“紧迫”为标准,被分成了四种类型:
a. 重要且紧迫;
b. 重要,但不紧迫;
c. 紧迫但不重要;
d. 不重要且不紧迫。
高效的处理方式,应该是立刻处理“重要”+“紧迫”的事情。但是对于“习惯性拖延”的人们来说,他们会选择去做剩下的那三种类型的事情,然后否认那些真正重要紧迫的事情。
比如,在开始挽回前任的时候,发现前任的态度依旧对你冷冰冰,就抱着这种心态:“反正现在去挽回前任也不会复合成功的,还不如等迟几天或者冷静几个星期看看情况再说,说不定等他不生气了,冷静思考过后会主动提复合。
所以决定先做好自己(重要但不急迫),然后去跟朋友各种倾诉吐槽(不急迫也不重要)。在这个时候,“假性分手”“挽回时机”这些事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就被人们否认掉了。
以至于往往会有很多失恋的人会产生这样的自我安慰的想法“为什么ta还是不肯跟我复合,我已经很用心的去挽回了”,却没有意识到有时候习惯性的拖延,是会错过一段感情。
复合成功的后果
有的习惯性拖延者会提前预想自己复合成功的后果,有的拖延者会害怕复合失败,而有的拖延者可能害怕成功。
对于害怕失败的拖延者们,他们往往是害怕承认自己的缺点,觉得不可能成功而选择拖延。他们拖延行为的潜台词可能是:我要等到自己准备更充分时再开始。
一个朋友读小学的时候,第一次给他暗恋的女同学打电话,犹豫着,徘徊着,设想不下10种的可能:电话响的时候,她在写作业;她在做作业,她妈妈接的电话;她也很寂寞,很想找个无聊的人说话;她正在被父母训斥,郁闷着;
她正在想另外一个男孩,靠窗站着;她父亲接电话,问干什么,有什么事;她家正好来了什么亲戚,亲戚接了电话;她接了电话,但父母就在身边,说话不方便……
就这样,他整整想了一个下午,想好了各种情况的心理准备和应对的策略;然后,卷起袖子,往手心里吐口唾沫,哆嗦着抓起电话,按下那几个“腹”述无数次的号码键……
结果是,电话占线。然后如释重负地放下电话,嘴角还有一丝微笑。其实,他只是在拖延,目的也是拖延,所以打不通电话。正中下怀,可以继续名正言顺地拖延。
拖延常常是一种本能的自我防御,甚至刘翔每次在起跑线上总比别的选手迟一拍脱掉外面衣服,在我看来,都是不自觉的拖延;刘翔的优势,在于后程跑,发力相对较慢,或许潜意识里的拖延,让他瞬间反应比黑人选手略逊一筹。
拖延会延误效率,也会失去机会。
最后,如何改善
这里就简单的和大家讲一下,希望你能学以致用,更好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不妨设定可分解的目标:将一个大的可行的目标拆分为若干个小任务后,每个小任务也会变得更加容易实现。
增强对失败的实感:比如,如果对人们说他分手超过3个月基本复合不了成功,很多人会感到所剩时间不多,有一种紧迫感。
学会自我关怀:研究证明,那些懂得自我关怀的人,也会更自律、更好的控制自己。在面对有挑战的情况,更不会轻言放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