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堡文化研究 第324期
作者:马腾驰
编辑:秦陇华
古槐很多
大江南北有多少棵
没有人统计过
没有人知道确切的数字
写古槐的散文挂在大槐树博物馆墙上
叫我惭愧汗颜
伫立故乡大张寨村马家巷口古槐旁
怀古思今曾让我生发出许多许多的感慨
年少气盛自以为老家古槐是世界上最大的古槐
就在那一日
站在铜川黄堡镇屽村南凹古槐前
嗬哟论年龄这才是老家古槐的兄长
一娘所生
谁大谁小都是兄弟一家亲么
和谷老师嗬嗬笑语
大槐树博物馆
我要揭下那篇拙嫩之文
没有南凹古槐老兄长一席之地
大张寨的槐树小兄弟怎么好意思在那里说东又道西
不要揭
一棵古槐记录一方往事与传奇
有了古槐兄长的文章就排这篇前边
工作人员拦住我
近三十年啦
那时我在铜川北关雷家沟的一个厂里
捉笔写公文换饭吃的毛头小伙子一个
南凹古槐
明朝洪武年武略将军和青
是得到了一枚小小的槐子还是一颗槐树苗
瞅东望西走来走去
为什么偏偏就选这个位置挖坑浇水栽植
你不晓得我也不晓得
只知道1842年秀才和时雍出东家门进西家门
就在这棵古槐下
梳理和氏家族血脉相连的谱族关系
一笔一划记录下人老多辈的名字和往事
于是《和氏家谱》煌煌传世
就在这棵古槐下
抗日烽火遍地燃烧的1936年
两把菜刀闹革命赫赫有名的贺龙将军为抗日军队买马
咴咴长鸣响亮的喷鼻声
原上那么多好马会聚于此
看完那一匹的牙口又看这一匹的腿脚
和氏英杰和凯归
跟随贺龙将军还有那百里挑一选出的匹匹骏马
共赴抗日前线
古槐踮起脚尖伸长脖子目送他们快速走下黃堡原
同日寇激烈撕杀的战场上
和凯归与南凹古槐下走出的骏马一起冲锋在最前方
原上水硬土硬风硬太阳硬种出的谷粒硬人更硬气
原上好汉原上骏马气贯长虹
提着脑袋干事呼啸而上一冲到底绝不回头
消息传回南凹
蛱蝶状的古槐枝桠颤动树叶欢快飞动
独特的表情独特的语言那是莫大的喜悦与骄傲啊
这表情这语言只有南凹人自己看得懂听得懂
就是在这棵古槐下
1943年
同官煤业公会主席和文瑄
还有一个大人物
毛泽东主席的老师黎锦熙教授
摇曳的槐荫里共同编著《同官县志》
油泼辣子硬锅盔慷慨悲歌的大秦腔滋润着口腹身心
陕西话湖南话都是硬梆梆能碰出火星的方言
你我偶尔一个字听不懂写在地上
咦唏这个字呀
随之是一阵嗬嗬笑声
笑声传得很远很远
岁月更迭风云激变
多少英雄豪杰多少惊心动魄的大事件
两位先生笔下逶迤伸展开来同官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修一方志书功在千秋
后世人怎么会忘记他们
就在古槐下的那间窑洞里
作家和谷1952年诞生
挖过矿石打过短工
感知过人生冷暖世态炎凉的和氏后人
凭着一枝锋利的笔
撬开西北大学的大门
奋笔《市长张铁民》
铁市长美名传遍神州
如莲妙笔写出春花秋实写出满纸云烟
十四卷五十多部绵绣华章《和谷文集》何其恢弘壮丽
如原上拉犁不辍洒汗耕耘的黄牛
尖锐如锥而富有温度的文字
赢得自己在当代文学方阵中应有的地位
文坛上响亮着一个威武的名字和谷
鬼才贾平凹来到南凹
仰望古槐眺望连绵不绝的沟沟峁峁
听着老同学和谷原上宕荡起伏的故事砰然心动
文字表面冷峻平和其内炽热感人
典型的贾氏风格小说《哥俩》呱呱坠地于此
古槐又添结一段文曲星之缘
呵呵后来人可能要考证
那一年那一天的天气怎么样
那一天俩人古槐下又说了哪些不为人知的话
小说就是在古槐下写在哪家刊物发表收录于什么文集又是哪个版本
等等等等
好啦怎么去考证那是他们的事儿
南凹古槐蓊郁苍翠
这片土地的沧桑苦难悲情艰辛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经见过那么多大人物大事件
岂是一个老成持重概括得了
它不是普通的一棵古槐
它是南凹人心目中真正的神树
今天南凹的和谷回来啦
噢还来了那么多诗人
古槐花诗会一篇篇美丽诗篇如一枝枝漂亮的花
在古槐下绚烂绽放
古槐眼圈红红地是激动高兴
是想起那么多让人唏嘘让人感叹让人难忘的往事
还是看到丽日和煦诗风浩荡激动人心的这一幕
古槐平静心情默告自己
守候守候
今个儿盛事一桩我会告诉南凹的后世子孙
古槐挺挺身子站得更直立得更稳
风采一如千年
2017年8月13日于驰风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