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似乎三毛这个作家的名字一直零星碎片般的涌入我的世界,虽然一直有所闻,但却从来未曾读过一本她的书。不能说有何惭愧,毕竟对于书相逢即使缘分。几日三四本书下来,竟觉得自己与三毛是恍若隔了半个世纪的相见恨晚。
大概这大千世界,真的存在另一个自己吧,没有时间之别,没有空间之隔。我竟发现自己与三毛有很多出奇的共同点。她的文字对于我犹若一种内心直接镜像投射的准确表达。
一样的嗜书如命
虽小时候涉猎的领域没有她这么广泛,程度也没有到痴迷休学,但我也一样对书有着扯不断的牵绊。关于读书,最开始的记忆就是小时候家里一套《十万个为什么》,小小薄薄的封皮上,印刷着彩色的鲨鱼,乌贼,水母,火山…里面是黑白的配画和文字,这是这个大千世界之于我的第一个印象。
记忆最深的就是大概四五岁的时候,我问给我读书的母亲"妈妈,我什么才能自己看书啊?",妈妈微笑的对我说"大概三年级吧",于是自此,渴望长大,自己探索和了解这个世界的愿望就一直在心里扎了根。
直到上小学,班级每月订购的报纸,杂志,书刊,我每次必定,定了必看,然后小心翼翼的将看过的报纸和书刊整理好,保存起来。
最开心的就是每年寒暑假母亲带我到市里的大书店去采购书籍,各种推荐必读书目,都会买回来阅读。对于当时那个年代我花大量的钱买书,比起当时学校小伙伴家长的反对态度来说,至今我仍是十分感激父母的开明。
长大后我有偶尔玩笑式的抱怨母亲小时候疏于对我的培养,毕竟在很多方面比起同龄人我还是颇有天赋,但现在想想,鼓励甚至是放任我看书这件事,就是对我最大的培养。让我有机会以最低的成本来认知世间百态,开启了我认识这个世界的一小扇窗,我便有机会如饥似渴的自由探寻。
对于书,我更是呵护有佳,从来不损坏或者是随意丢弃一本,直到大学毕业那年,因为实在家里没有足够的空间存放,才不得已清理掉了一部分。当然大学生活也几乎有一半的时间我都泡在了图书馆,直到现在毕业将近两年,读书的量一直有增无减,甚至更为痴迷。
对于读书的看法,我们想法到是十分契合,她说"我从来没有妄想在书本里求功名,以至于看起书来,更是如鱼得水,"游于艺"是最高境界,在那儿,我的确得到了想象不出的愉快时光,至于顿悟和启示,那都是混在念书的欢乐里一起来的,没有一丝强求"。
一样的酷爱旅行
我想,这或许也是读书带给我们的,正是因为书里娓娓呈现出的世界的种种可能,才让我们对于自己去看看这个世界有了更深切的渴望。
读万卷书的同时,我们渴望行万里路,去真切的走过书里的每一个文字,去体会每种生活带给我们的最独特的感受。因为书让我们知道了世界会有无数的可能,我们的世界自此没有了边界。
当然,我没有像她一样,走过世界那么多的地方,见过那么多人,但看到她在撒哈拉的奇妙历险,我能感受她的每一个紧张,兴奋与恐惧。
我惊叹她对自由最深切的追求,我敬佩她对生活最深的热爱,也叹服她对无数未知选择的勇气。这一切,似乎是我内心最真实的投射,我也逐渐体会并经历着。我体会到每个旅程对我心灵带来的滋养,我惊讶自己潜移默化的蜕变,我逐渐剥开了解最真实自己的迷雾。
我不知道能不能做到她那样洒脱的一直在路上,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选择流浪,但我一直在尝试与探索,关于自己和这个世界,关于自由,从未停下脚步。
对于写作,忠于对自己内心最真实的表达,我们竟然如出一辙
她一直在强调她没有写第三者的技巧和心境,他人的事,她没有把握也没有热情去写,所以无论是《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背影》乃至《梦里花落知多少》,她几乎一直都在真实的写着自己的故事,真实的过着自己鲜活的日子。
虽然她一度气馁于杜斯妥也夫斯基的那句——“老写自己的事是无耻的”。但最后她想明白了"我的写作,原本是一种游戏,我无拘无束的坐下来,自由自在的把想着的东西涂在纸上,在我是这么自然而又好玩的事情…"。
对于写作的理念竟也出奇的一致,我率真关注自己内心世界,当思绪袭来无论何时何地也要尽情的挥洒下来,从未做一种负担,反而享受其中。从不强迫自己为了写作而写作。
她也曾热切的投入到真实的生活中而息笔十年。于我们,不去想它的价值,自由得像空气一般的去写我真挚的心灵,是愉快的一件事。所以我能体会她每一个真情流露的喜悦,愤怒,哀伤。每一个幸福到想落泪的瞬间,亦或是每一个纠结和心痛到死。
我相信她的写作也多数与我一样,大多都是一气呵成,那些抑制不住的文字总是如思潮般涌出,需要做的仅仅是快乐而自然的真实挥洒。毕竟写作这件事对我们来说,都是为了悦己而已。
一样的热爱绘画
她一直都说她最拿手的两门功课就是写作和绘画,曾经跟三位老师学过绘画。而我虽然没有专门学习过,这两者却也都是我心所喜欢和擅长的,五彩缤纷的画纸几乎充斥着我整个童年。
从拿着石头在自家的院子里描摹兀自盛开的月季花,到整夜的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画出一本又一本生动的画册;从水墨鱼虫到几乎所有家里的杂志画报插图。绘画已然是我生命中难以分割的一部分。
我只是感到难以抑制的喜悦,从不曾当做一种繁重的功课。画画的时候,我感受到时间涓涓的流淌到我的血液里。我时常惊叹于一只小小的铅笔竟然能将这世间美好都跃然纸上,而他们都是我的孩子,一个也是万万不肯割舍的。
性格相似
她说过"一直到今天,我仍是个内心深爱孤静而不太合群的人"。这简直是对我本人本质的真实描述。她的率真,她的单纯,她的真实竟也让我分不清是周庄还是蝶了。
喜欢适度的孤单,心灵上最释放的一刻,总舍不得跟别人共享。她说"寂寞如影,寂寞如随,旧欢如梦,不必化解,已成共生,要割舍它倒是不自在,也不必"。这大概最完美的解答了我时常对自己内心产生的困惑了。
我注意到3月26日生日的她竟然也是白羊座。
掌纹极乱,时常胃痛,虽说是没有耐心的,家里的窗帘确都是自己手工缝制的。也会把自己关到房间里,隔绝一切与外界世界的关联,来手工做两条裙子。
看到这些极其相似的细节,我惊讶又惊喜。若是我们生于一个年代,大概如果我有幸与她相遇,是绝对与她做朋友的。我也会同她说说,我手工制作的用纸鹤拼连成的窗帘,说说我为二十多个娃娃缝制的各式衣服,说说喜欢把自己关起来恨不得断绝了一切与外界的关联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或看书,或写作,或绘画,或弹吉他,或静静的只是一个人。
如今,只怕我只能接受到她的讯息,她大概不会了解到来自半个世纪后有个偶然邂逅她的女孩儿会有强烈与她做朋友的愿望吧。
然而,随着我对她更多作品的拜读,我竟渐渐觉得,和她做朋友,我实在是一种奢求的高攀。当然,她大概依然会对我表示出应有的教养和尊重的,这点我是知道的。
她说那么独一无二自由的她,真实,直白,善良。她的文字有一种很神奇的力量,大概是大量的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长期积累反刍的结果,通俗易懂,直观生动。
我的心一直跟随着她经历过沙漠的历险,我如坐针毡;跟着她跟卖花女斗智斗勇,我哭笑不得;看着她逃回台北与荷西的书信往来,她没做一句多余的描述,实实在在的对话让我觉得恬淡温馨的难以自已;同她一起被关在屋子里,逃离整个世界;陪她柴米油盐,对于那种由于缺少爱的付出感到厌倦;陪她一起经历生离死别前预告式的酸楚;陪她一起跌入万丈深渊,无法自拔…
我能感受到她所有的存在,透过她的文字,我仿佛真切的参与了她的人生,每个细节如同真切的发生在我自己身上。我向往的情真意切,自我自由,奋不顾身,轰轰烈烈。最简单的文字,却透露了最大的生活智慧。我心驰神往,却似乎成了我永远难以到达的彼岸。
她是真实的活在生活里的,她属于生活,她属于自然,她属于自己。对比自己的生活,应该是相形见绌,大概只有生,还未曾真正的活过。她最好的诠释了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怎样度过一生。
越读三毛,越觉得不敢枉自以为了解,但她又是那么一直的留给我希望。能与她相遇,着实成了我人生一大幸事。
对她大概只能远远的观望,不去打扰便是最大的爱了。
我与三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