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夜

作者: 云间月皎皎 | 来源:发表于2022-09-23 21:47 被阅读0次

    《古诗十九首》之《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奋翅起高飞,愿为双鸿鹄。

    意译:

    西北方有一座高楼耸立,高高的楼顶恰似触到云端;高楼的窗户上有美丽的镂雕花纹,还挂着绮罗幔帐;就像四阿阁那样华美壮观的宫殿啊,高高翘起了檐角,还有三重台阶。
    高楼上传来的弦歌之声,多么的悲切凄凉。到底是谁呢?谁能演奏出这样的曲子,难道是为齐君战死的杞梁的妻子那样悲恸到城墙倾颓的人?青商随风传来,哀切而凄凉,中曲迟荡回旋,绕梁不绝。
    弹奏时伴有深深的叹息声传来,悲亢情绪在乐曲结束了都还余韵萦绕。不叹歌者悲苦,更令人伤感的是没有知音。但愿悲伤的人能振翅高飞,我也愿如鸿鹄一样与她比翼追逐更为广阔的高天流云。

    诗中以壮美的宫殿,三重台阶,高达浮云,这两三个特征极力铺陈渲染高楼的华美壮观,用以衬托即将出场的歌者身份的高贵不凡。

    但是弦歌声悲切凄惨引人很好奇:为什么有这么富贵的生活,她的歌声还会如此悲伤?可惜诗人看不见歌唱的人,只能天马行空地猜测。

    杞梁妻,是春秋时齐国大夫杞梁的妻子。杞梁战死,其妻曰:“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人生之苦至矣!”乃亢声而哭十昼夜,杞都城感之而崩,遂投水死。这里用“杞梁妻”,来类比楼中歌者的孤独悲哀。诗人用典故,以最短的字数传达了贴切的信息,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是很高超的写法。

    诗末感叹知音难觅,并引起情感兴发。抒发了诗人郁郁不得志而产生对歌者深沉的共鸣,既是同情理解歌者也是同情惋惜诗人自己。

    《汉书》记载:钟子期死,伯牙终生不复鼓琴。贾岛诗云: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因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没有知音,做再多的努力,就如锦衣夜行,人生又有何趣味呢?高飞又能飞去何方呢?

    末句诗人只能祝愿,愿为一双鸿鹄,比翼奋翅高飞。虽然最后表达的是祝愿,情感基调却是沉重凄凉,悲哀清淡的。

    清代文学家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评价:十九首中, 唯此首最为悲酸。如后《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两篇,何尝不悲酸? 然达人读之, 犹可忘情。唯此章似涉无故,然却未有悲酸过此者也。这份悲酸。不是郁郁不得志,不是生活的贫苦,而是茫茫世间无一知己的孤独落寞感。纵观全诗,最动人的莫过于“但伤知音稀”,这份孤独,已经脱离了普通的生离死别和喜怒哀乐。

    这是在借用佳人不遇“知音”之悲,抒写了自身仕途的失意之苦,反映了落魄仕子被压抑的苦闷悲伤与彷徨期待,表现了东汉末年大动乱时期一部分在仕途失意、生活彷徨的文人的悲凉和迷茫。

    全诗融情于景,语言朴素而情真意切,善于使用比兴与寄托手法,从高楼入云写起,以比翼高飞作结,当中交错描画弦歌之声及听者感受,写得悱恻哀凉,震颤人心。对于后人的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诗中的两个人物,一个是楼下的听歌之人,一个是楼上的弦歌者。古人常用思妇比喻怀才不遇的贤士,这两个人物,其实是同一个人的两种状态。楼下的人是自己,楼上的人也是自己。高山流水知音难觅的悲伤,既是怜惜他人,也是怜惜自己。而这个“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正是诗人的真实心灵写照。

    在这首诗里,宏伟的高楼、素未谋面的女子、楼上传来的弦歌声……都具有意象隐喻的含义,能引起人丰富的联想。叶嘉莹先生曾评论:它与《行行重行行》的区别在于,《行行重行行》虽然也有很丰富的含义,但那些含义都是比较外显的,能够从语言文字上推知的,因而也是比较容易把握的。而这一首诗丰富的含义完全在神不在貌,你可以从中体会到一种对高飞远举的向往追求,也可以体会到一种甘于寂寞、处身高洁的感情和持守,还可以体会到诗人在寂寞中对寻求一个知己的向往。这些丰富的感发联想,可以把你的精神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有感于以上,不但写诗填词要从意境看作者思想境界,诗歌鉴赏也是检阅读者的思想境界的。有的人,从诗中只品出哀愁,而有的人多品出了一味高洁。

    是故,同一境,登山者独见其远,乘城者独觉其旷。 诗词一道,除博览群书之外,重在修心明性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七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jzn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