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快速阅读术

快速阅读术

作者: 李汤汤儿 | 来源:发表于2017-11-10 12:40 被阅读0次

    “加入书桌”,总有种与“加入购物车”相同的快感。知识焦虑的时代,有一种治标不治本的特效药就是快速浏览目录,遇到感兴趣的就赶紧加入书桌。

    偶尔也会对自己心仪的小节标题翻盘宠幸,快速浏览几行。我就恰好是这样,被《快速阅读术》里提到的呼吸之道吸引到的。

    一直都知道,读书是一个输入的过程,如果没有相应的输出,就是耍流氓。但是本书却说:输入输出就如同呼吸。一味连续地阅读,就好像只是不间断地吸气一样,是非常痛苦的。那么,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答案很简单。吸气过度感到难受,呼出来就好了。同样,不要只是一味地“读”,也要“写”。要改变阅读的理念,不是仅仅单纯地读,而是“为了写而读”。

    畅销书《精进》作者采铜也提到过,我们的收获不在于我们输入了多少知识,而在于我们调取了多少知识。经常被调取的知识会在大脑中处于一个活跃的区域,方便下次调用。但聪明一点的做法就是,在大脑将一部分知识内化成我们的能力后,便开始开启一些新的循环。

    对于大多数阅读困难的人来说,其实存在着很多对阅读的误区,其中之一就是总想逐字逐句全盘接纳。读书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复制100%”的原文,而是在于“邂逅1%”的收获。近期在看产品经理教程的过程中,也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很多时候我们为了流程规定而去做某件事,却全然不觉我们做的任何事情,都是有目的的,就算是去看一场无聊的电影,去游乐场嗨一整天,都是为了打发时间、放松心情。

    阅读也有目的,这个目的不是完成阅读这本书,而且解开我们内心疑问的答案。

    很多时候,对于一些书籍我们可以采取跳读的方式,过滤掉大部分无关紧要的东西,只关注我们需要的东西。

    《快速阅读术》中提到,跳读的标志有三点:

    1、为了区别其他同类书籍而加入的作者自述

    2、印证理论或主张的特殊事例、经历

    “在商务类和自助类的书籍中,为了印证作者阐述的理论或观点,常常会列举一些事例或作者自身的经历。一般来说,论证的顺序是:理论→事例→理论(总结)。首先提出理论框架,然后为了提高说服力而举出事例,最后再次总结核心理论或主张。因此,舍弃事例,直接跳读到总结的部分,完全不会妨碍理解。事例或经历都是为了阐明主张而准备的支撑材料,即使跳过不读,也能够理解作者想说的观点。”

    在这点上,因为用错误的方法阅读过很久,所以看到这个观点后特别收益。想起之前在阅读《上瘾》一书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其中有很多论证事例都是我比较讨厌的科学实验,但是依然坚持逐字逐句看完,现在再次回想那本书,能提炼的要点其实很简单。

    3、渲染期待和危机清晰的夸张表达

    快速阅读的步骤:

    1、仔细阅读序言和目录。(之前大多数情况会根据目录来确定自己要不要读一本书,却忽视了序言)

    2、仅读开头和结尾的5行

    3、确定了关键词之后再阅读(关键词就像吸引力法则,确定了后,大脑会自动对与关键词相关进行提取)

    4、使用多种阅读节奏阅读

    另外分享一点共鸣:

    “在年读书量达到700本以上之后,我发现了一个意外的事实,用一个小时快速阅读书籍,能够使其核心要点更加深刻地留在记忆里。相反,一边寻求共鸣,一边阅读,花费一个月才读完的书,最后的感受往往会是不知道这本书到底写了什么。大家有过这样的体会吗?我认为,产生上述差别的原因在于“读书密度的差异”和“是否抓住了全貌”。如果花费较长时间仔细阅读,那么单位时间的阅读密度就降低了,而且不容易把握住书的全貌,因此本质上只是一次非常浅陋的阅读经历。”

    这点在之前看结构化思维时感触特别明显,孙圈圈在《请停止无效努力》一书中,用简单的一节描述玩结构化思维的主要核心内容,并且列举了简单接地气的列子。按照这种指导,生活中有意识的加以练习,很快可以掌握结构化思维。而《结构思考力》光是在讲why,就耗费了大量的篇幅,每个点分的特别细,还总担心读者看不懂似的列举一大堆案例、事迹,反而让人看完后半段就忘记前半段了,难以形成一个全局的概念。所以在阅读后者时,也尽量的跳读,过滤掉不需要的部分,否则精读花费的时间真的太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快速阅读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jzn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