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中逆向思考对于孩子来说,相当有困难。
需要大量的“心理暗示和抚慰”训练,才能建立起来:
①不得“空疼”。
比如在计算□十2=5时。
有的背诵过“三二得五”,一下子就会填3。
有的计算经验丰富,知道只有3+2=5,所以容易做。
多数人很茫然,持怀怀疑疑的态度,或不知所措。
我们的目的是让他们说出原由,即孩子的思路是怎么样的。
只要是自己思考的,我们都是默许的、肯定的。
不“压抑”孩子,允许他们尝试,甚至犯错。这才是真实的,也是教师“治病救人”的开端,合作学习的契机,促使孩子建立自我方法的基石。
老师和家长,要特别有等待之心,先让其思考一段时间,即使他们无从下手,也要等待。这也能使孩子把“心”收回来,静下来。
然后,让其观察算式:
这是一道什么算式?
(加法)
噢,是加法算式,因为里面有加号。
一般情况下,加法算式中,哪个地方的数最大?
(等号后面的数最大。)
嗯,观察的真仔细。很好!
这么说前面方框里面的数是一个小数字了。
往小算,哪你用什么方法才能算少呢?
(减法)
对了!
你能看见什么数?
(2,5)
这么说你可以列出减法算式了,是不是?减法是……(等待)
(5-2)
噢!小数字不知道,就用减法算。真聪明!太会动脑子想了。
这么会思考问题呀!那么能不能从头完完整整地再说一说你是怎么思考的吗?……
(这是一道加法算式,最大的数知道,小的数不知道,往少来算,就用减法去算,5-2。)
太好了,这么长的话你都会说,难道5-2就能挡住你?
(5-2=3)
这么说□里填“3”。
我们来验算一下:3+2=……
(5)
真确!
我们再做一道4+□=6,看你会说会做吗?比一比!
说和做要同步,一次次的训练,(必要时,成人要引领着进行好几遍,如同孩子学步那样去练习)才能建立逆向思维。
只说不做,或只写不说,都是要不得的!
②不得让孩子说“我不会”。
如果孩子说“我不会”,说明他们已经学会了“逃避”,学会了“借口”。
正确做法是降低难度,共同学习。而不是交给成人代劳或发脾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