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说,付出就有收获,这么朴素无华的道理,一直都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一直都在我们身边不停轮回。五一劳动节,回家和老太太一起挖田,后面老太太一共种了1.4亩稻田,经过100多天时间的成长,稻谷熟了。
我在《五一劳动节之劳动》里,我介绍了老太太因为对土地感情的舍不得,而在13年后重新下地干活。因为只有一亩多地,拖拉机不愿意过来,而只得用手握锄头挖地。64岁的老太太,一耙一耙将长满野草的田地翻好,一共花了三天多时间。因为太久没有种地,太长时间没有握锄头,两只手掌满是大大小小的血泡。我挖了两个小时,手掌、手指一共长了7、8个血泡。老太太三天下来,血泡连成片,数量已经无法细数。血泡破了再长,新长了再破,血水之后就成了老茧,手指头伸不直。血泡撕裂,那种疼痛是钻心的痛。每一锄头下去,用力过程中,就是手掌和锄头把之间一次实在的摩擦。每一次翻土的摩擦,就是一次对血泡撕扯、挤压、牵拉,就是一次钻心的疼。血泡破了后,就是新肉,就是敏感的神经系统,三天时间、一亩多地,一共挖了多少耙?肯定计算不出,这种上万次疼痛的重复,也无法体会的到。
挖地才两个小时翻地后的稻田,用水浸泡起来,隔十来天,再去用锄头锄碎土块,将草踩进泥土里,最后平整水平,再用水浸泡起来。每一锄头、每一块泥土、每一根野草都是依然人工劳动完成,都是年过花甲之年的老太太完成。稻田翻好、平整后,接下来就是插秧。秧苗一个月前在另外一块地里育好。扯秧苗,用稻草将秧苗捆扎成一小把一小把的,便于运输和投放。
扯秧苗下步就是插秧的步骤,将扯好一把把的秧苗,挑到平整好的稻田边。我小时候最喜欢接下来的环节,就是撒秧苗。站在田埂上,抓起一把秧苗顶部,像丢火箭弹头一样,大臂往后一甩,顺着弧线向前,在身体前放手,只见那秧苗(根部重又有水)“啾………啪……”就完美的抛物线,像一个炸弹落地,感觉特别爽。撒完秧苗接下来就是插秧,解开一把秧苗,将几颗秧苗一起插到泥土里。插秧标准有三:间隔合适、大小正好、深度合格。左手分秧苗,右手大拇指、食指、中指合力将秧苗快速“种”进泥土。手指上下飞舞、上身上下起伏,配合自己的节奏迈步,身后就是种好的秧苗。回头看到绿苗有成就感的同时,还有快折了的老腰。
插秧插秧之后就是田间地头管理,水稻水稻,保持足够的水是最最基本的,隔几天得去往稻田里注水。期间除草、施肥、杀虫都得反复几次。做好基础的事情,剩下的就交给老天爷,赶上好年头,风调雨顺,再给秧苗时间成长,100多天的光合作用,秧苗经历返青期、分蘖期、晒田期、抽穗期、灌浆期、最后稻谷熟了,可以收割。
稻谷 老太太割禾 炎炎烈日下劳作收割,将熟了的水稻收割后,再用打谷机脱离稻谷,之后运输回家。这个步骤需要费力气,成熟禾叶接触皮肤会割伤皮肤,也会使让人发痒。割禾、拢禾、打禾、捞谷、装筐,挑回家里屋前的水泥地上晾晒。
刚刚脱下的稻谷晾晒稻谷,早上挑出来用一个木板耙子摊匀,厚度适度 ,期间翻晒几次,太阳落下后把稻谷收拢装筐挑回屋内。碰到突然下雨天,只见在田里干活的大人飞快往家里狂奔,抢在雨点下来前收拢,用塑料膜盖好,使稻谷免遭淋湿。那时候的感觉就像是打仗,争分夺秒。
经过几天晾晒,使稻谷水分充分蒸发,用风车将不饱满、不合格的稻谷筛选出来,留下饱满、圆实的稻谷就可以脱皮成大米。
稻谷风车如果以后我的孩子问我,大米饭怎么来的?我不知道这篇文章是否已经解答清楚。回忆每个步骤都是需要体力辛苦劳作,都是苦累、疼痛、汗水。我更不知道,他们能否明白粒粒皆辛苦的真正辛苦。
我想告诉他们: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
付出就有收获——稻谷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