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偏僻乡村的中学老师,我们学校大部分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以补贴家用,年幼的孩子们便由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着。孩子们便成了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
老人们看孩子们的父母不在身边,就特别心疼他们,生怕亏待了他们,只要他们提出什么要求,老人们都有求必应,而且什么事都包打包场,生怕累坏了这些小祖宗。无形中,小孩子们形成了懒惰自私、散漫任性的性格。这不仅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而且也增加了父母、老人、老师教育好孩子的难度。
父母外出打工,一年到头难得回家一次,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的陪伴,对于他们幼小的心灵是一种无法言说的伤痛,他们会时常感到没有安全感,久而久之,形成了冷漠、孤僻的性格。
平日里和年迈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充其量能保证他们吃得饱,穿得暖,但是对于他们学业上的辅导基本上等于零。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第一节课有听不懂的地方,第二节课就只能干着急,第三节课干脆只能傻坐着……一期下来,学业上的长进廖寥无几,学生们的厌学情绪与日俱增,半途而废的现象比比皆是,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前程、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没有图书馆、阅览室,更没有什么体育设施、公园、游乐场,节假日孩子们无处可去,无东西可玩,只好整天抱着手机或者到网吧打游戏,或者结伴到山中、塘边嬉戏、玩耍,所以学生溺水、失足、交通事故频发,如花的生命戛然而止,给不少家庭带来锥心蚀骨的疼痛。
父母外出,孩子们便长年累月跟年迈的老人住在一起,每天只在家里、学校两点一线来回奔波,这严重局限了孩子们的视野和胸襟,不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因为成长的环境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孩子们的性格,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作为老师,我隐隐为他们担忧和着急,毕竟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
为了这些留守儿童们能健康快乐的长大,我认为可以这么办:
第一,当地政府要想方设法扩大就业门路,提供就业的机会,让孩子们的父母能在家附近找到工作,不必大老远跑出去打工,远离孩子,使孩子们没有父母的陪伴与教育,缺少父爱与母爱,没有父母的陪伴与教育,势必造成孩子们性格上的缺陷。
第二,当地政府成立专门的机构,收留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到政府的关爱与温暖,这样长大的孩子,有爱心,知回报。
第三,每个村建立留守儿童活动室,建起篮球室、排球室、象棋室、图书室、阅览室……多种多样的活动室,使他们节假日有地方可去,有事可做。让他们体味到生活的丰富多彩,使他们拥有强健的体魄、高雅的生活情趣。这样他们便能从手机、游戏中解脱出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第四,每个村成立心理咨询室,解答孩子们心中的困惑。在孩子成长过程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他们不愿跟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更不愿跟老师同学讲,只能闷在心里。每个村成立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咨询热线,配备经过正规培训的心理辅导老师,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咨询,解除他们成长路上所遇到的困惑。
小孩子年幼无知,承受能力弱,对大人来说不值一提的小困惑,或许就成了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通过心理咨询,解开他们心中的疙瘩,让他们心情愉快地过好每一天。
第五,抚养人要学会适当放手。千万不要什么事都包打包场。尽量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包打包场名义上是爱孩子,实际上害了孩子一生。这样教出来的孩子是寄生虫、废物。
第六,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请本地的道德模范,英雄人物来学校进行演讲,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他们身上的美德,并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以英雄们为榜样,处处向英雄们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思想。
留守儿童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需要社会各界的热心帮助,但是我相信,在我们这个充满爱心,充满人情味的国度,在各级各部门和大家的鼎力帮助下,他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