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末,聊聊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的一则热搜——
#18岁女生立遗嘱留2万给朋友#
![](https://img.haomeiwen.com/i15762725/c4954d16e8591c44.jpg)
她的那一句——
立遗嘱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以后会更加认真的活着。
快节奏的社会步伐,让现在年轻人要永远快人一步
前段时间,中华遗嘱库发布《2020年中华遗嘱库白皮书》
![](https://img.haomeiwen.com/i15762725/90e8d35a4bca9ded.jpg)
白皮书显示,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立遗嘱,提前做好规划财产
越来越多的90后甚至00后都已经提前规划
其中,81.61%的90后处理的是银行存款,71.54%有涉及到房产的。
真是,“凡事要趁早”啊
立遗嘱要趁早,似乎趋向于年轻化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
网上网友表达了不一样的讨论
![](https://img.haomeiwen.com/i15762725/ecf0286df060bd8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5762725/700431881d81cc26.jpg)
可以说,预立遗嘱不再是年龄层面的固化的名词
年轻人对此并不是非常抵抗,而是愿意接受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年轻人在中华遗嘱库的微信小程序留言功能——“微信遗嘱”留言
更多的是对家人、爱人的祝福,对未来的祈祷、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似乎,这里一下子成为了可以倾听年轻人“心声”的留音机,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故乡安置不了肉身,他乡容不下灵魂
年轻人的焦虑该如何安放?
现在的年轻人对新鲜事物的接纳,早早的将自己“死后之事”规划到人生之中,真的是这样吗?
现在年轻人作息时间不规律、饮食不健康,经常性的熬夜、加班,似乎始终被禁锢在其中
996的工作状态、因为买不起的房、没钱完不成的梦想、没钱治不起的病以及一旦停下来就有还不上的房贷、车贷,这样的新闻似乎在我们生活中屡见不鲜。被互联网“新媒体”的放大下,年轻人的焦虑心态被催生。
就在过去的清明假期中,新世相联合5000位读者共同完成短片:《读遗嘱的年轻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15762725/16fb181e8e226e0f.jpg)
她们用文字和视频,或调侃、或严肃地交代自己这一生——
“ 还爱什么?
还惦记什么?
还遗憾什么?
以及要如何和这个世界告别。”
看完这段视频,似乎明白“遗嘱”对年轻人到底是什么含义。
生活在现在社会,需要面对很多确定和不确定的事情——
你可能因为一个原生家庭,带给你的好的或者坏的;
你可能因为恋爱关系,带给你的不同感受和体验;
你可能因为一份职业,带给你的不同压力;
你可能因为一次生病,从而看透了什么;
。。。。。。
由此,你立下“遗嘱”
来承载和表达内心的焦虑,
用文字或视频,调侃或自黑自己的人生,自己对待世界的态度,诉说倾听着心声。
(完)
大碗研习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