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听书笔记31|有时候“讲道理”是行不通的

听书笔记31|有时候“讲道理”是行不通的

作者: 布衣向儒 | 来源:发表于2023-06-06 23:52 被阅读0次

关于人性,请问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A、性本善,B、性本恶,C、性本无。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

以孟子、朱熹为代表的道德主义者的会选A;

以荀子、韩非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者会选B;

以王阳明、慧能为代表的顿悟者会告诉你,人之初本是一张白纸,无所谓善,也无无所谓恶,所以要选C.

那么到底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你信哪个选项,哪个就是正确的。

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其实每个人都只会选择自己愿意相信的答案,并且真诚地认为那就是世界的真相。

人嘛,永远也不可能脱离主观而完全客观地思考问题。这就使得每个人都会通过自己主观感知信息的思考而去定义世界的本质。

所以有人觉得人性本善,也有人觉得人性本恶,又或者无善无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

不知道您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穷人家的孩子孟轲会提出性本善?而另一个混到50岁才出山的荀子会提出性本恶?另一个碌碌无名的小人物告子会提出无善无恶?是因为他们对于各自成长环境,站在各自的立场思考问题。从更高的视角看问题,他们所揭示的也正是人性的多面复杂性。

不管你愿不愿意,人性本来就是复杂的,有温和的,有激进的,有聪明的,有愚蠢的,有勇敢的,有懦弱的,有左派,有右派。

有时候似乎能体会到,为什么鬼谷子不去讲道理,而去找方法了,就如他说的: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

人啊,本来就是有差别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所以只能区别对待。

你永远说服不了一个信奉“性本善”的人去认同“性本恶”,你同样无法说服一个喜欢喝咖啡的去吃大蒜,反之亦然。改变不了,你只能或者妥协,或者顺应,或者默认对立面的存在。

我们不妨再思考一下:吃大蒜与喝咖啡,哪一个更有道理?

人们总是执着信仰着自己引以为豪的道理。可到底是谁是对的?或许只是立场不同而已。

儒家的沾沾自喜认为自己悟透了天道,而孟子又何尝能说服告子抛弃掉自己的“无善无恶”。

这就好比为什么孟子一定推销“仁义”产品一样。他不得不这么做,因为这是他悟出的引以为傲的天道。

这就好比一个讲书的,卖书的,他一定会卖力地推销“读书有用论”一样,他能否定吗?立场使然。

你选择了孟子,就很难接受鬼谷子。我们也就很好理解儒家为什么尝试“攻乎异端”、“罢黜百家”了。

折中主义在立场面前注定会失去效用,因为每个人的理是不同的。

有一天,公都子质问孟子: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

啥意思?这个公都子比较有心眼,怕得罪孟子,所以他拐弯抹角的问道:“孟老师,我总听外人说你喜欢诡辩,真是这样吗?”

所谓辩,就是用诡辩的方法讲理。老实说,这可不是什么好话。这就好比有人跟你说:小张,你就嘴巴厉害。扎不扎心?

如果换成一般人肯定会否定,这事儿怎么能承认呢?可是孟子是怎么回应的呢?他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孟轲突然惆怅起来,他忧郁地说:“世界那么空,人心那么凶。我是不得已而为之。像杨朱、墨翟这样的禽兽太多了,不放倒他们,我怎么推销仁义?”

突然觉得纵横家好幸福,张仪、公孙衍只是被孟子比作是女人而已,墨翟、杨朱直接就是禽兽了。炮轰墨家的祖师爷墨翟真的好吗?

可是孟子真的说服杨朱和墨家赞同自己了吗?完全没有!

请听题:孟子为什么要诡辩?

为了通过讲理推销自己的产品,不择手段地讲理!

孟老师肯定不是嘴上说说的,有一年,孟子在旅途中遇到了一个熟人,大侠宋牼。

孟子问:“宋大侠,此行将往何处啊?”

宋牼说:“听闻秦国和楚国要开战,我打算去楚国说服楚王签署停战协议。”

孟子问:“万一楚王不听你的,咋整?”

宋牼说:“如若楚王不听,就去秦国试试。”

孟子说:“哥们,少说点没用的。你能不能直接告诉我,你打算咋整?”

宋牼说:“自然是把利害关系陈述给他们听(我将言其不利也)。”

宋牼或许是读过《鬼谷子》的,他这一招是鬼谷子的阴言术:言恶以终其谋。说负面不利的话去恐吓别人,进而结束别人的谋划。宋牼打算用阴言术去说服楚王。

结果未成想,孟子听完摇摇头说:“啧啧,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啊。”

宋牼觉得孟子肯定会有更好的办法,于是便问:“先生可有良策?”

孟子胸有成竹地说道:“鄙人不才,良策自然是有的,必可解此局。”

宋牼顿时来了精神,忙问:“还请先生示下。”

孟子说:“讲什么利害关系!

你要用爱感动他们,仁爱无敌啊。”

原话是: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

我坚信宋牼听完这句话时,跟我一样,当时就震惊了。

请听题:孟子说的没道理吗?

非常的有道理,用爱去感化敌人,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但是请问:实用吗?在现实的社会中,你的爱或许连小区的物业保安都感动不了,又更何况秦惠王、楚怀王呢?

但即便如此,孟子说的还是很有道理,只不过是与纵横家的立场不同,实施的方法不同,信仰着不同的理而已。

人生在世,或许人跟人最大的矛盾在于,都认为自己的理是正确的,却未曾知晓,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根本没有对错,只有立场不同而已。

有趣的是,咱们中国人特别喜欢讲理。有时候表面上在讲理,实际上在争输赢,直到争得两败俱伤,元气大伤。

其实道理人人都懂,但真正聪明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时候不该讲。

卡耐基说:如果成功有诀窍的话,这个诀窍就在于洞悉他人的立场,并能够同时兼顾自己和他人的立场

用鬼谷子的话说:说者听,必合于情。什么意思?想要说服别人,与其讲道理,不如兼顾他人的立场。

我们必须要明白:所谓敌人,其实只是站错立场的朋友!

相关文章

  • 《故事思维》11

    《故事思维》听书笔记: 本书作者认为 讲故事 是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影响或说服别人的最佳方式,往往胜过讲道理,...

  • 女人

    不懂女人,她又生气了!讲道理行不通,一味忍让行不通,默默地不说话,我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 花三分钟了解为什么没办法和你的宝宝“讲道理”(内涵锦囊妙计)

    很多家长应该有类似的经历,当你试图和自己两岁的宝宝去讲道理时,多半时候是行不通的, 因为孩子是不会跟你讲道理的。今...

  • 在利益面前讲道理是行不通的

    20210119 692篇 这几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几家欢喜,几家愁。能把自己的事,自己周边的事,经营好,已经很...

  • 心不定-048

    写字是一个修心的过程 以前会以为 是不是可以边写边听书? 尝试后发现行不通! 既不能专注听书 也不能专注书写 会和...

  • 《情商高的人,不跟父母讲道理》

    我们没事不要老跟父母讲道理,那样情商也太低了! 即便是打着为他们好的旗号,很多时候讲道理也是行不通的。 事情还要从...

  • 1231-2018 听书笔记 15/360

    听书笔记 时间:2018年12月31日 途径:樊登读书 书名:《活法》 作者:(日)稻盛和夫 # 人格=性格+哲学...

  • 《深层认知》跟谁讲道理合适?

    在此之前我们都觉得这是一个法律的社会,也是一个知识的社会,讲道理应该可以行得通,但是并不是,讲道理处处行不通。 跟...

  • 绘本讲师训练营【4期】11/21阅读原创《鼹鼠与小鸟》

    04113郑娟凤 我们知道跟孩子讲道理是行不通的,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又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习惯于要求孩子,...

  • 7.29

    今天去参加了老A爷爷幸福父母线下分享会,感受最深的是家庭是个讲感情的地方,讲道理是行不通的,还有一点是管理情绪,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书笔记31|有时候“讲道理”是行不通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kln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