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曾在20年前做过一个纪录片《蒙迪•罗伯茨:一个真正的马语者》(Mony Roberts:A Real Horse Whisperer).这个纪录片记录了62岁的老牛仔蒙迪在旷野上历时三天用非暴力不强迫的方式驯服一匹野马的故事。
这部纪录片引起了美国和欧洲的极大轰动,因为在此之前全世界的牛仔都以为驯马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碎马”,即用长达数周的残酷训练击碎马的意志,让其顺服。
传统的碎马方法是把马拴在一根柱子上,然后把马的一条后腿用绳子吊离地面,马就失去了平衡。当马出现反抗的行为,牛仔就猛勒缰绳,马就会一面痛苦的嚎叫一面重重的摔在地上。一次又一次,一周又一周,直到马不堪苦痛,低头顺服。
少时的蒙迪在父亲的教导下用这种近乎残忍的方式驯服了许多马,还成了远近闻名的驯马高手。但他每次完成一次碎马,就对马多了一分愧疚,于是他立下心愿,一定要找到一种人道的方式驯马,让马主动愿意被驯服。
为了实现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蒙迪便开始细心观察马的行为,并在十三岁的时候跟随大人们到内华达州,捕捉野马。但他带着自己的使命,就是近距离观察野马,学习马之间的交流方式。终于,经过用心的观察,他有了一个重大发现:马是群体动物,每个马群都有自己的领袖,但马群的领袖是一匹母马。这匹母马决定着行走的路线,也承担着教育小马的职责。而母马对于调皮的小马的惩罚方式就是把它驱赶出马群,让它在距离马群四五十米的地方待上一个小时。然后母马会走近小马,用肢体语言进行交流,这时小马则会低下头嚼动嘴表示绝对的顺服,然后寸步不离的跟随母马回到马群。
经过查阅资料,蒙迪发现远离马群是一种极其严厉的惩罚,会让被驱逐的小马产生被猛兽捕猎的极度恐惧。而母马一旦接近,就会非常顺服。这给了蒙迪灵光一现的启发,是否可以模仿母马来让被驱逐的马顺服,跟着自己走呢?
一年后,他经过准备,先进入野马群,再把一匹野马从马群中隔离出来,接着追逐这匹野马长达二十四个小时,然后野马停下来,有了顺服的回应,但未彻底被驯服。当他调整了方法,第三次来到内华达州,经过一天一夜的追逐和等待,野马接受了马鞍和缰绳,还让蒙迪骑在自己身上。可他的父亲和其他的牛仔根本不相信蒙迪,认为他只是捡到了一匹被别的牛仔已经驯服过的野马而已。
为了证明自己发现了一个更好的驯马办法,蒙迪开始在自家跑马场里面用自己首创的方法驯马,先隔离一匹马,再追逐这匹马,等到马回头停下的时候转身低头表示你可以信任我,然后马走到蒙迪身边,他用手轻抚马前额表示奖励,然后循序渐进的让马接受了缰绳等规矩,时间仅用了不到一个小时,没有用任何暴力的体罚。
蒙迪欣喜若狂的叫来父亲为他演示自己的新方法,演示非常成功,但没有受到父亲的赞扬,反而被父亲打得进了医院。蒙迪的母亲恳求蒙迪不要说出真相,以免他父亲遭受牢狱之灾,他做到了,可是父亲依然和他断绝了父子关系。因为,对于他父亲而言,他的儿子就像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你做了一辈子并引以为傲的事情,是错的。而他的父亲显然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
马语者:一位牛仔带给世界的启示蒙迪于是创立了“Join Up”驯马项目,不遗余力的推广这种人道的驯马方式。可美国的牛仔文化非常保守,对蒙迪的新方法产生了很大的抵制。这没有动摇蒙迪的决心,他坚持了数十年,直到自己垂垂老矣才得到改变世界的机会。
年过六旬的蒙迪有一天接到了来自英国女王办公室的电话,对方代表女王邀请他去白金汉宫展示新的驯马方法。经过BBC的跟踪报道,整个欧洲都知道了蒙迪和他的新方法。女王为蒙迪的善良和大爱深深感动,鼓励他把这个过成写成书《一个聆听马语的人》(A Man Who Listens to Horses).这是蒙迪的第一本书,一出版即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一年之久。
也许,这样就算实现了人生夙愿,自己成为公众人物,首创的驯马法得到世界的认可。可对于蒙迪而言,还有一个心愿未了,就是在世人面前展示自己驯服野马的真实过程。这个计划可以说相当大胆而疯狂,因为蒙迪此时已经62岁,脊椎还在因手术疼痛。尽管如此,他仍愿意付出一切代价去尝试,于是他最终得到了BBC的支持,再次来到内华达州的旷野上,在航拍镜头下让全世界人亲眼看到他用自己的方法驯服一匹真正的野马。
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所说的那部纪录片,一个老人策马奔腾在旷野上,追逐一匹野马“害羞男孩”,不眠不休长达两天多的时间,直至把它彻底驯服,带回营地。
故事并没有结束,因为质疑声随之即来。蒙迪用了把害羞男孩从马群中孤立的办法让它接受了规矩,那么如果重新给害羞男孩一次自己选择的机会,它会选择蒙迪,还是会选择自己出生长大的马群呢?
蒙迪又开始了实验,虽然他明知自己真的会失败。但蒙迪敢于开始把害羞男孩放回原来生活过的马群,不是因为自信它会回来,而是因为他对马发自内心的爱,即使它不回来,他也希望马能更幸福,感恩害羞男孩和他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害羞男孩回到马群,跟随马群远离了蒙迪的视线。蒙迪非常失落,他一次又一次的登上高处,期望看到害羞男孩回来的身影,可一次又一次都落空了。第二天早上他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开始收拾帐篷准备离开,可就在这时,远方有一匹马朝营地奔来,它跑的那么快,以至于路上还跳跃过了灌木丛,最后长啸一声,跑到了蒙迪的面前才停下来。从此以后,害羞男孩再也没有离开过蒙迪的牧场,直到现在。
故事仍然没有结束,蒙迪发现,教育孩子和驯马上原理是一致的,都是要在爱的基础上做规矩。只要你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每个孩子都可以改变。蒙迪和太太凭着这样的信念一共收养了47个不良少年,改变了47个孩子的命运。
蒙迪从不大声斥责每一个孩子,却对每个孩子都要求很严。他会让每个孩子用两个小白板和自己签订合同,一个是做了哪些好的行为可以受到什么奖励,一个是做了哪些不好的行为会受到什么惩罚。这就是规矩,如果不遵守,就可以离开牧场。最后,这些家长、老师、警察都管不了的混混孩子都改头换面,成了一个个品行优良对社会有益的人。
世界给了他应得的赞誉,称他为马语者,能听懂马的语言的人。而他不仅拯救了数以万计的马免于碎马的痛苦,也拯救了47个曾经迷失的人类灵魂。
这是一个完全真实的故事,来源于刚刚读完的一本育儿书籍《规矩和爱》。作者是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塔尔萨大学教育系终身教授王涛。作者用这本书最后一章长达24页的篇幅来讲述这个的故事,因为它实在太发人深思,震撼心灵。
马语者:一位牛仔带给世界的启示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于是刚合上书我就赶紧上网查找蒙迪的信息,但是我们的百度很不争气,根本找不到任何有用的资料,于是我只好向老师SaraJane求助,她帮助我找到了蒙迪的网站(www.montyroberts.com)。他如今已经82岁高龄,仍让自己钟爱了一生的驯马事业通过互联网达到了新的高度。他和妻子开设了网络大学,通过视频课程和线下课程帮助世界各地的人训练马以及驯马师。他已经写了四本专著,成了这个领域最负盛名的领军者,他的努力从未停止,直到现在。
这个牛仔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了世界有关驯马和教育孩子的真谛:
1.因为爱而谦卑的进入马的世界,用马的语言交流;
2.用爱建立信任;
3.按着马能够接受能够承担的,循序渐进的做规矩。
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1.立规矩就是剥夺孩子的某些自由和特权,建立权威;
2.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让他们学会行为和后果的关系,从而形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能力;
3.肯定孩子的每一次细微的进步,给予奖励;
4.严格执行每个规矩,耐心等待,但绝不放弃做规矩。
这是一个将爱和规矩融合的非常完美的教育案例。而刚拿到这本书时,我因为完全没听过作者名字而自负的以为这恐怕是一本空讲道理没有什么实质内容的书。事实证明,我错了,错的相当离谱。这本书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和震撼,尤其是这个被作者留在最后的故事,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刚刚结束阅读就分享给我亲爱的读者们。我在想,如果我是作者,一定把它写在最前面,因为只有这样的故事能一下子击中一颗心,并抓住一双双总想在长篇大述中溜走的眼睛。
2008年,作者终于得到了采访蒙迪的机会。蒙迪在和作者交流的最后,说了一句这样的话:
我所想要做的就是在我的身后给人给马都留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作者王涛博士说:
你今天用怎样的规矩和爱教育孩子,就会影响到你给身后的世界留下一个怎样的人;你给世界留下一个怎样的人就会影响到你的身后将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所以,规矩和爱所成就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也是一个未来的世界。
这便是每个父母学习规矩和爱的意义所在,也是作者写这本书的意义所在。
如何做到“爱中有规矩,规矩中有爱”呢?接下来我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给大家作以总结。
图1:《规矩和爱》的基本架构
马语者:一位牛仔带给世界的启示图2: 作者反思自己所受家庭教育
马语者:一位牛仔带给世界的启示图3: 规矩和爱统一的原则
马语者:一位牛仔带给世界的启示图4:情商先于智商的原则
马语者:一位牛仔带给世界的启示学习建议:
1.完整阅读《规矩和爱》,并用铅笔画出自己特别认可的部分,写上自己的评论和思考;
2.如果没有时间阅读原书,可以根据四张思维导图了解规矩和爱的逻辑关系、基本原则和操作建议,对其中涉及的案例和故事进行深入思考。
特别说明:
本篇文章中关于蒙迪的介绍基于《规矩和爱》原文的缩写,及蒙迪官网的信息;
本篇文章中的照片皆来自蒙迪官网;
本篇文章中的思维导图皆为原创制作,仅供学习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需要清晰的思维导图请与作者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