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学校举行了40岁以下的老师进行“无生授课”的比赛活动。我是其中的一个评委。一共有8个老师,一人30分钟左右,采用上课加说课的模式。
每个老师选得课文不一样,有一二年级的,也有三四年级的,更有五六年级的。他们讲得风格也不一样,有的激情四射,有的沉稳有力,有的幽默风趣,一个老师有一个老师的风格。
五年以上的老师,课讲得还是老练一些,她们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教态自然,衔接过度自然,不拖泥带水。五年以下的老师还略显稚嫩,需要多加锤炼。
想讲好一节课,除了教龄,当然还和选的什么课文有关。童话,儿歌相对应的要好讲一些,而散文就有些难了。后者更需要老师的功底要深厚。
总的来说,大家各有千秋,共性问题就是板书都不好 ,这和年轻人不爱写字有关。现在有了电子白板,老师很少在黑板上写字。不说年轻人,就连我们这些老教师也写得不多了。
看完比赛,打分有点考验人。比赛规则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总分的平均分是选手的最终得分。大家同事一场,熟悉的还是有点人情分,但“误差”不大,真正讲得好的,分数是不可能低的。
其中有一位我的“徒弟”——坤(学校为了尽快培养年轻人,采用了“师徒结对”模式),刚刚上班一年,说实在的,功底有待提高。目前作为低段的老师,竟然选了高段的课文,讲得效果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
首先课文结构没有一目了然的讲清楚;其次对重点句子的赏析没有析到位,总感觉深度不够;接着老师的衔接过渡语没有处理好,给人一种差点找不到北的感觉;最后是板书没有充分展示出来。寥寥几个字是不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结构的。
出于对徒弟的爱惜,打分的时候是有一点点偏心的。我希望给她鼓励,就怕分数太高,被去掉,等于白白送了人情。
记得我刚上班的时候,学校组织演讲比赛,评委是每个班的语文老师,选手是一个班一名。我刚上班没经验,不会拉票,又天真地认为分打高一些,自己的学生就会得奖。没想到,最后我的最高分去掉,其他老师也没有给予倾斜,我们班的学生没有获得好名次,对此,我自责了好久。
现在面临同样的问题,希望我的“善意”不要被去掉。同时也希望我的徒弟好好学习,多多锤炼,相信她一定会出类拔萃的。
不过,作为学校信任的评委,做到“公平公正”才是正道。如果徒弟分数不高,对她也是好事。可以“取长补短”,认清自己的差距,早日成长起来。
想到这,我决定实事求是,既不留遗憾——分数被去掉,也不让分数蒙蔽了徒弟的双眼,更希望自己不负领导重任,最希望徒弟早日发现问题,早日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