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书的时候,实实在在地看古文,有时真感叹古人的智慧。
在古代,很多智慧是当时环境下的经验总结,当真正流传下来的时候,却可能会经历误传。
有些失误是不可抗的因素,比如当时比较落后的传播工具的限制,书写不易,也是古人斟酌用字的原因之一,但是不论是用竹简还是纸,都有流传的局限性,会导致保存不全,字迹模糊,后人误解等等。而有些人为的错误,则可能是别有用心的人特意修改以误导众人。
古人的智慧,就像借以指路的手杖,当对于人为因素导致的误解,举棋不定的时候,不妨暂且放掉手杖,自己亲身去体会以辨真假。
比如,关于位,有句话是:树挪死,人挪活。人想突破困境,要有破的勇气和行动力。对于总是不愿改变的人来说,可能把一张桌子挪个地方都会要带来忐忑不安,亦或者购置一样与之前不同的家具都会思虑再三。
有时候,会感悟对那些笼统的真理不好完全照搬,因为它大体上是静止,只有活用到当下的情境下,才有可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改变会带来失去,也会带来新生与运气的变化。
一个人如果总把关注点放在失去上面,那会害怕和不愿改变,倘若把心态放平,意识到失去和得到最终都只是人生中的体验而已,意识到事物没有太完美的选择,就像人们难以要求一个窗帘既能遮光又能透光,那么就会把改变换位当成是丰富人生的方式。
年后回来,把曲黎敏老师的《说文解字》听完了,后面听到天干地支的时候,迷迷糊糊的,没完全听懂,但是觉得挺有意思。
在结束语中,曲老师表达了她对许慎和段玉裁两位先贤的万般敬意,汉代许慎花了20年写了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她说:创造一本有灵魂的书,光有学识是不够的,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学识的人太多了,但是有见地和有风骨的人,才能完成传世之作,并能够持久地感染人心。
她说在看《说文解字》的过程中,眼睛都有点累坏了,更何况写这本书的作者,创作实属不易。
其中还说到了清代段玉裁是如何花了30年呕心沥血坚持完成《说文解字注》的故事,他用尽了所有的心血和金钱,完成了这本书后安然离世,肉体虽消殒,精神却长存。
由此感慨,人生在世,想真正坚持做好一件事情,完成一个使命,常常是要在有限的生命时光中,最大限度发挥身心的价值才能做到,要有决心也要有持久力,就像人生的考试想得高分,一样不能怕难怕累。
人这一生,能守住一部经典,内心会有慰藉和寄托,会从鸡毛蒜皮的日常琐碎中暂且跳出来,体会与高级的书籍和智慧的人打交道,是很滋养精神的。
这并不是把高级和低俗完全对立起来,毕竟做人还是避免不了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东西,要把人事做好了,才有基础说别的。
不过也是因为有对高级的追求和守候,让人不容易在尘埃中迷失自己,且能找到前行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