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说:
人的一生,就如同一个果子成熟的过程:不能着急,也不可懈怠。人的努力与天的栽培,会让一棵树静静长高,也会让一个人慢慢成熟:“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在人生低谷的时候,我遇到《曾国藩传》这本书,似乎是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亮光,在边读的时候我边实践,时间不长但收益实在太大了,特来分享对我影响最大的几点。
一、曾国藩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一个资质非常平庸的人,如果真的实心实意地进行自我完善,通过“陶冶变化”,可以成为超人。
曾国藩的一生,起点极低而抵达的高度很高。他的智商很平常,一个秀才考了七次。身体禀赋很差,一生与多种严重疾病相伴。
出身也很平常,祖上几百年间都是平头百姓。年轻的时候,性格中还有很多毛病,自我管理能力也比较差。
但他通过不懈的个人努力,完成了脱胎换骨、超凡入圣的变化,达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
他的起点似乎比现在的我们还要更低,那么他都能逆袭成功,我们有何不可?直接干就是了!
二、三十岁的曾国藩立志成为圣人,他的方法很简单:写日记。
曾国藩把这个习惯坚持了30多年。通过这个习惯,他一步步从气质粗鄙到超凡入圣,从小镇青年到位极人臣。
他写日记有几大原则:
1、把写日记当成生活的一件大事,日记中规定的,就一定要做到;
2、抓住生活的细节,通过细节改变自己;
3、把日记给别人看,因为外力远远大于内力,可以通过外力监督自己
在读这本书的同时,我也按照他的方法效仿他写日记,虽然时间不长,但可喜的是已经有些收获:
1、通过每日写日记,我发现自己在带孩子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当我意识到这一点后,我会在每次情绪爆发之前,让自己进行三次深呼吸,以此来减少对孩子发脾气的次数;
2、写完日记后,我会将日记给家人看(目前只有老公),他看完之后,一是增进彼此的了解,他知道我喜欢看书,只要他在家,他会尽可能带小孩,给我腾出时间,二是通过一写一评,探讨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另外他的某些点评让我忍俊不禁,让写日记也变得更加有意思,也更有动力持续去做。
三、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们常常都要面对自己人生的失败。曾国藩一生遭遇过多次重大挫折,曾经几次自杀。
但是他仍然说:对于有志者来说,挫辱是最大的动力,打击是最好的帮助,咬紧牙关,把挫辱活生生吞下,就成了滋养自己意志和决心的营养。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不会自暴自弃,不会放弃,而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他将每一次失败都看做是自己的宝贵财富,将每一次失败吃透,不白白付出其代价。
在被好友恩将仇报,被同僚甚至是皇帝排挤,痛苦到无以复加时,他静下心来读书,反思自己过往的行为举止,最终大彻大悟:
1、自己在官场上一再碰壁,不光是皇帝小心眼,大臣多私心,自己的个性、脾气、气质、风格等有诸多缺陷。回想自己以前为人处事,总是怀着强烈的道德优越感,自以为居心正大,人浊我清,因此髙己卑人,锋芒毕露,说话太冲,办事太直,当然容易引起人反感。
2、行事过于方刚者,表面上似乎是强者,实际上却是弱者,这片土地上真正的强者,是表面上看起来柔弱退让之人。中国的潜规则是不可能一下子被扫荡的,那些他以前看不起的虚伪、麻木、圆滑、机诈,是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的必需手段。只有必要时和光同尘,圆滑柔软,才能顺利通过一个个困难的隘口。
他再出山之后便改变了自己的待人接物方法,因此后面官场之路如鱼得水。
职场也如此,只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才能调动各方力量,达到胜利的彼岸。
每一点都可以让你收获很多,你会看过他走过的弯路、他人性中的弱点,所以他更接地气,经验更符合生活场景、可以复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