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格局的修炼想法
2020-11-10 | 一切都已存在,等着你去相遇

2020-11-10 | 一切都已存在,等着你去相遇

作者: 王马也 | 来源:发表于2020-11-10 23:52 被阅读0次

    世界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大道理,有太多人告诉我们应该怎样,不该怎样,每个人都试图用自己的经验去教导别人。

    比如,作家会写书,通过故事情节让读者明白一些道理,学者到处去讲座,家长会告诉小孩子不要轻易相信人,整个社会给小孩子营造的却是安稳祥和,充满善良的...毕竟要保护孩子的童真与天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发现这个世界离“原本的样子”渐行渐远,我们管这叫做“现实世界”。

    所以,并不是世界变了,世界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变得是你自己,因为你长大了,你要有能力去面对,社会已经没有义务给你蒙上一层善意的面纱来保护的你童真了,你不可能一辈子都是孩子。

    年龄越大,这层面纱的透明度越高,直到你完全看清这个真实的世界。但面纱的存在的确有很大用处,正因为它的存在,使我们从小在心底播种善良与阳光、对未来无限的期望,一切美好都将从这里开始。这个时期为我们的将来建立了“真、善、美”的开端,心底里埋藏下最初的、最柔软的部分,同时这也是最有力的“面对真实世界的后盾”。

    什么时期做什么事

    于是在孩童时期,在这层面纱完全蒙住眼睛的时期,应该多保护孩子的童真,这样他今后的后盾才会越坚固。

    这也说明,在我们人生中,处于什么时期就要做什么时期的事情。这里没有用到“年龄”这个形容词,因为每个人的出身不同,成长环境不同,经历经验都不同,根本不能单凭一个数字来代表他的人生状态与进程。

    年龄是个非常虚幻的东西,因为时间是可以虚度的。但人生状态是真实的,这个阶段和下一个阶段会有明显不同,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处于一个“于他而言的关键时期”,有很大转变时,就能明显感觉到他跟以前不一样,他已经进入下一个阶段了。

    一个人的一生可能会经历很多次这样的转变,我们管这叫“成长”。但是转变的年龄段因人而异,其中可以确定的是“幼儿时期”“青年时期”的转变,因为幼儿时期或儿童时期,孩子对世界的认知是模糊的,是需要保护的,吃穿住行完全依靠父母,没有独立接触社会的机会。

    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切都是由父母老师来安排。性格表现不明显,处于性格正在培养并逐渐形成阶段。所以,绝大部分人从“幼儿时期”到“青年时期”的转变都是很自然的,转变时期的年龄精确到11-15岁。

    但是青年时期以后的转变次数与每次之间的年龄间隔是怎样的,那就因人而异了。因为青年之后,影响这个人的“社会因素”开始逐渐站主导地位,需要同时考虑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心理因素等等。

    举例:

    可以把人生比作一个闯关游戏,所有的管卡都设置好了(动态的),我们要根据自己当前所处的关卡找到相应的钥匙,如果在这一关,提前拿到了下一关的钥匙,那是没有用的,因为这一关你都没出去,拿下一关钥匙干嘛?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在一个人3岁的时候,告诉他:“你以后不用努力了,咱家的钱我都埋在后院”。

    他说:“??什么是钱??”

    等他长大没有钱极寒交迫时突然看到书架上的信:“原来我3岁时就知道钱在后院,怎么不早说,不对呀,是说的太早了吧!”

    (有很多比这个更恰当的例子,比如父母教孩子一些道理总是提前教,孩子不仅不会听,还有逆反心理,你越说什么,我越跟你反着来,等到将来吃亏了才想起来其实很早以前就知道)

    猜想:

    其实我不太想区分人生的对与错,但目前找不到合适的形容,暂时先按对错来说。

    一个人,如果走了对的人生,那么他就会觉得“嗯对,就是这样的,我本来就该这样;这个道理原来那么多年前就有人提到,它早已存在,等着我来遇见,很庆幸我确实遇见了;”

    一个人,如果走错了人生,会想“不对,这样不对,嗯?这样对吗?到底该咋样啊?...”

    (这只是猜想,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以后有机会我再多去了解一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11-10 | 一切都已存在,等着你去相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kss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