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了,说说我当年高考前后的事吧。
我是1996年参加的高考,当时在山西省某个三线城市的市一中读高中。我们省那时候还是在高考前填志愿,不像别的省是在高考结束后填。那时候电脑都没怎么见过,更别提网络了,周围也没什么亲戚朋友家的孩子考上哪个大学的,没有途径可以去搜集和了解与报考志愿有关的信息,就凭着一本高考志愿书在选。志愿书上除了简简单单的学校名称、所属地区和招收专业,啥都没有。父母又目不识丁,什么都不懂,要选哪个我只能靠自己了。
我家在农村。以前村里有一个水电站,这是我从小接触到的第一个算是上班的单位。整天看里边的人过得挺好,受此影响,我最开始的志愿选择了华北电力大学。班主任之前交待过,让学习好的学生选择好志愿后跟他说一声,我就在周日回到学校后去了老师家。老师一听我报的是华北电力,就说现在电力太热了,考上难度比较大。我说我肯定今年要走,不想复习,那就换一个吧。回到宿舍我又抱着那本志愿书毫无目的的乱翻。后来想自己家庭条件不好,报个师范类的吧,还可以给家里省点钱,就选择了首都师范大学。等把志愿报给老师后,过了没几天,老师就把我们班几个同学一起叫到办公室,说我们学校同年级报考首都师范大学的人太多了,不能自相残杀,然后又说首都师范大学听着很大气,是在北京,其实学生毕业后都是要分配到郊区等等,反正就是说了很多不好。我就想,既然这么不好,那就再换吧,结果过了两天又不让换了。但是老师已经把话说成那样了,我不可能不换。于是又躲到宿舍里把那本破书翻来翻去。翻的过程中突然想起同学们说我们那个市的税务局不错,到年底能发一辆大摩托。眼窝子浅没见过世面就是这样,就这点未知真假的小道消息就让我浮想联翩,做起了美梦,从而选择了要读税务专业。在志愿书里翻了半天,看见四川大学和厦门大学有税务专业,但是不知道选那个好。下午就是去教室正式填报志愿的时候了。我拿着书往教室走,在门口碰见班主任正在和我们班的班长聊天,建议她考厦门大学。我正不知道选哪个呢,听见班主任的话,想老师推荐的那肯定没错啊,四川吃辣的我也不习惯,那就厦门大学吧。报考志愿就这么糊里糊涂的定了下来。
交志愿的时候,我们班的人还在议论,说也没有人报考南方的学校。后来一听说我报了厦门大学,一下就炸锅了。从那天起,我在学校的日子再也没安宁过,整天有一堆人围在我身边问你怎么会报考厦门大学呢,那是南方可热了,而且厦门是经济特区,消费很高的。虽然他们反复说,可是我却一点感觉都没有,因为我对他们说的这些实在是完全没有概念。现在想想自己那时候确实就是个书呆子,天天背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大经济特区,但是经济特区是个什么鬼,完全不知道,就是死读书。后来同学们干脆就叫我南方大学生了。我这人心气高,自尊心强,心里想既然他们都已经这样叫了,我要是考不上该多没面子,学习上就更加用功了。
我们那时候高考还在七月份。考试的时候我住在学校外面,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合租。每天就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往返于考点和住处,什么高考房、家长陪护、营养餐,统统没有。我是文科生,最后一科是历史。下午出门前天下起了雨,和房东借雨衣雨伞都没借到,骑着自行车淋着雨就去了考场。那天不知道为什么,虽然全身都湿透了,却莫名地兴奋,一边做题一边心里还哼着歌。结果,乐极生悲,历史没有考好,其它几科全都在110分以上,只有历史考了93分,刚刚及格,当然这是后话。
考完试后,班主任让我们这些学习好的到他那去估分。我们根据标准答案对了一下,大概估了一个分数交给老师就回去等成绩了。我当时估了518分,估的比较保守。后来听说分数线出来,班主任拿到分数线的时候,脸都绿了,因为我们估的分数没有一个达到分数线的。还好后来成绩出来,证明是虚惊一场,实际分数比预估的都高。我的高考分数是559分,一本标准分数线是531分,超出28分,在全班排第三名。如果不是历史拖了后腿,应该还会考的更高。去学校找老师的时候,同学们看到我全是羡慕的表情,我也喜不自胜。后来厦门大学的入取通知书到了,但是因为分数没有阳泉同样报了税务专业的一个考生高,被调剂到了行政管理专业。不过,能考上就好。我们那时候的录取率才1/3,被称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像现在百分之七八十甚至八九十的录取率。
考上大学这事十里八乡的一下子就传遍了。因为在我之前,还没有人考上过这么好的学校。都说我爹一个种地的培养出了一个大学生真不容易。但是外边的人替我们高兴,我们全家关起门来却犯起了愁。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了读不起,不知道该怎么办。商量着放弃读吧不可能 ,好不容易考上的;复习一年再考个差一点的?好像这道理也说不过去;要不跟考上山西大学的同学换一换?又纯粹是胡思乱想,这哪是我们想换就能换的?后来实在没办法,就说先去吧,去了不行再回,然后就揣着三千块钱去了厦门。还好,厦门虽然是经济特区,但是学校里的消费也没那么高。尽管如此,读了一年后,家里还是没钱了。后来是正在读大四的一个师姐,同时也是老乡,把她做家教的学生让给了我,说是大四了要写论文没时间做了。我不知道师姐说的是真的还是找个理由帮助我,不管怎么样我这辈子都很感激。因为正是这份家教,让我每个月有了差不多300块钱的固定收入,把最后的三年撑了下来。我从大二到大四,把这个学生从初一教到初三,教了整整三年。除了每年的学费还需要到时候由家里出之外,平时的吃穿用度全靠的是自己。因为没钱,平时同学叫玩也不敢去,借钱也不敢借,生出很多误会。还好顺利毕业了,工作找到了,户口也落在大城市了,终于实现了自己跳出农门,成为城里人的梦想。
不过,世事难料,人生有时候真的很讽刺。那时候,我们拼了命的读书就是为了一个城市户口,为了能够毕业后由国家分配工作,吃上“皇粮”。这好不容易成功了,现在农村的户口又吃香了。如今农村出来的大学生都愿意保留农村户口,不再愿意把户口转出来,有点可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