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2010时,王小波还没有进入二十一世纪,实际上他一辈子也没能进入21世纪,1997年4月11日他病死在了北京。我只能说太可惜了,不然或许我们还能读到他更好的小说。命运无常,活着还是死掉总不由我们说了算。对于死去的人,十五年已经足够遥远啦,足够让人想不起他活着时什么样子。
对于当时的王小波来说,2010是一个未来的世界,而对于我们来说2010已经是过去式。所以当我读到这篇小说时,很想知道王小波写了些什么,他眼中的未来是不是我们过的曾经。直到我读完了2010也没有得出答案,它似乎是我们过去的那个2010,又似乎不是,但它们之间却存在着必然联系。在小说里只有隐喻,而在真实的2010中只有赤裸裸的现实,这种现实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所以我们只能通过小说的隐喻来理解2010。王小波依然是个预言家,他用过去预言了一个未来,而这个未来并不是危言耸听,他就在眼前,只是我们习惯了视而不见。直到读到2010时才发现,原来,我们的世界在这里早有呈现。
2010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此处略去小说全文,欲知故事详情者自己翻看原文去。我们先从他描写的环境说起,一句话糟透了,远比我们过去的那个2010要糟的很,天是黄的,水已成了各种化学物的混合体,人们的饮用水需要按量领取。在环境描写上,我很佩服王小波的想象力,他把那个遥远的世界想象的如同就在眼前,而这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现实中的2010我们的环境或许没有小说中的那么糟,可环境明显在变坏,而且在越来越坏,并没有要好的迹象。
我想王小波一定是顺着文革的思维走下来的,虽然那时早已没了文革,透过表面看实质,其实人们从来没有离开过文革。人们的思想,政府的作为都透着文革的影子,我想到王小波其实在用过去写未来,写到的未来亦是在写过去。不幸的是,如果我们抛下故事本身不说,其实那些事实就发生在真实的2010里,数盲都去做了领导,一群并不懂科技的人却被强按在研究所里,研究着垃圾机器使环境更加糟糕。王二是这群人的老大哥,正是他研发的柴油机每天制造着大量的污染,而事实他是一个艺术家,至少他本人是这样认为的。人们做着本不该他做的事情,而领导又都偏是数盲症患者。这就是王小波眼里的社会,对领导的诠释我们无话可说,就是对这个社会现状的诠释我们也无话可说。事实上真实的2010如同小说,只是表现的更隐秘。
能通过诙谐的故事,把社会现象表现的淋漓尽致的王小波是一个,而他笔下的社会现象还是隐藏很深的想象,读了你都未必知道,更不用说你自己去发现啦。就像2010,乍一读它只是个故事,事实上它包含着许多隐喻,透过故事,我们就像看到了这个社会真实的一面一样,它是那么丑陋,那么可怕,而我们却浑然不知。
我喜欢一切读起来轻松的小说,更喜欢让人回味无穷的小说,我们读的不是故事而是故事背后的人生百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