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假装是老马
现在随便打开一个视频APP,想看个电影,都得至少先看一分多钟的广告。你还真得耐着性子看完。
几大卫视的综艺节目,除了冠名之外,还有各种巧妙的植入。手机、节目用车、明星喝的水、用的油、穿的鞋,甚至所在的酒店和景点……很难说到底是广告里插节目,还是节目里带广告。
里斯有本著作叫《公关第一,广告第二》,里边大概是这么说的,公关就像冬日暖阳,能让人主动脱下自己的外套。而广告就像一阵阵狂风,只能让人把自己捂得更严实。
不过,现在想区分公关,广告,可是比过去难得多。
广告,重在传递产品信息。公关,更多的是通过事件和活动的策划,来展现品牌形象。
那么,大片里的植入到底是广告还是公关?一次精彩的发布会是广告还是公关?杜蕾斯每天发布的一条微博呢?综艺节目冠名呢?
恐怕很难有一个确定的答案。我想里斯他老人家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世界还没这么复杂,N年前报纸、杂志、电视上的广告,都足以让人确定,那就是一条广告。
现在呢,纸媒式微,广告主大量的投入一股脑砸在新兴媒体上。
但是今年,宝洁却宣布要减少在facebook等数字媒体上的精准投放。
宝洁是怎么说的?怀疑这种精准投放的真正价值。
这话说的很模糊。老马猜测,宝洁一定是找到了某些漏洞,比如数字媒体根据消费者行为数据进行的精准推送,并没有带来实际的销量提升。而宝洁扩大了推送范围之后,反而迅速提升了销量。
这是让巨头无法忍受的。
最讽刺的是,宝洁几年前刚刚宣布要把更多的预算投入到facebook和谷歌。宝洁的广告态度,总会引来无数跟风。
现在标杆企业说不投了,那我还投不投?有点蒙了。
老马认为,不管是纸媒时代,还是移动互联时代,广告投放都要基于对消费者的理解。理解,其实有真有假,数据带来的,不一定是真正的理解。
“精准”一词对于广告主来说,意味着你的投放会有最高的性价比。但精准,就意味着能还原消费者的真实生活吗?就真的能够给消费者“画像”吗?
这几个词,真的是被用滥了。
话说回来,国内的大品牌反倒是越来越舍得在广告上砸钱了。按常理,这跟“公关第一”不是矛盾吗?
老马觉得不矛盾,时代在变,品牌的思路也要跟着转变。
单看一些知名品牌对综艺节目的选择,就能看出一个趋势来——就是以公关的思路来投广告。简单说就是两个字,讲究。
什么是以公关的思路来投广告?本质上是在数字时代回归常识,不要臆测消费者,真正把传播和内容这件事情,放在整个营销链条上考虑。最终你会发现,广告的组合,整体上起到了公关的作用。手机行业的OV,正是这么做的。
当然,大师的著作里这样说——公关创造品牌,广告维护品牌。我想这句话也需要重新理解了,老马留到以后再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