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进步一点点
食育的中国之策,普及食育教育刻不容缓。

食育的中国之策,普及食育教育刻不容缓。

作者: 彦说 | 来源:发表于2020-03-10 16:18 被阅读0次

    摘 要

    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当前青少年儿童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而家长饮食素养对于孩子的饮食质量具有显著影响。综合分析日美两国的家长食育经验,均体现出重视教育规划、细化教育资源、注重教育实践及保障教育权威的特点。由于我国尚未建立食育工作体系,缺乏家长食育制度,导致家长饮食素养不高。结合日美两国家长食育工作的成功经验,强化我国家长食育,对于提高青少年儿童的营养健康状况有重大作用。

    少年强则国家强,接受教育和保障营养是一个国家青少年儿童最基本的权利。良好的营养状态是儿童生存、成长、学习、玩耍的基本前提,为之后参与社会活动并作出贡献提供了保障。而营养不良则使儿童偏离了应有的成长轨道,并进一步对之后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2018年5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及世界银行联合发布了《2018年儿童营养不良预测报告》,指出2017年约有5,100万儿童处于消瘦状态(其中1,600万处于严重消瘦状态),约1.51亿儿童发育迟缓,约3,800万儿童处于超重状态。[1]我国的这一数据也不乐观,城市儿童存在超重现象,农村儿童则存在消瘦和超重共存的双重营养不良现象。多项研究表明,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青少年儿童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2]2016年美国卡萨斯大学的学者们对101对父母和孩子进行了横断面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结论:父母饮食素养对于孩子的饮食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3]家长在儿童的食育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强化家长食育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家长食育的现状

          食育这一概念源自日本,后经过不断发展完善而得以扩充和延伸。目前被大家广为接受的食育概念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饮食教育,指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促进人们学习与饮食相关的知识,养成有关饮食的正确判断能力,使其能够实践健康的饮食生活,从而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二是通过饮食开展教育,即借助与饮食相关的活动及实践进行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教育,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和丰富的人性。

          强化家长食育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长的饮食素养决定了孩子的饮食质量和饮食习惯。二是当前我国家长饮食素养缺乏的现象普遍存在。

          作为带领孩子接触食物的第一人,家长的饮食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饮食习惯。食育对于我国国民来说还是一个新兴的知识领域,许多家长都不甚了解。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家长虽然重视孩子的饮食,但仅仅是关于吃得好不好、吃得饱不饱等方面,涉及内容过于狭窄,并存在一定程度的认识误区。

          反思目前我国家长食育现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60后及70后一代由于在成长经历中缺少食育,外加以前信息闭塞,养育子女的经验大都来自于上一辈的言传身教,不管对错都是唯一的权威。而今天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80后及90后被各种信息冲击,以致无法判断信息真伪。由于人口结构变化,生活在城市中的00后及10后们被祖父母溺爱,另一边生活在农村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亦处于饮食隐患之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通过试点实验及实地调研,出台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城市、乡镇地区推行学校营养餐计划,并面向贫困地区农村学生启动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这一举措的推进保障了学生在校期间的营养饮食摄入。但是到了周末和假期,学生的饮食问题在家庭中暴露出来。

          为切实提高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成效,推动食育开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督导评估所于2016年年底对15个省的180个试点县进行了问卷调查及走访座谈。回收的21,058份有效家长问卷中,有77.06%的家庭可以做到基本上一日三餐,15.08%的家长表示自己家里习惯一日只吃两餐。题目“请家长对水果、方便面、蛋类、辣条、奶制品、豆制品、薯片、糖巧、火腿肠等的营养价值打分”,仍有13.98%的家长认为辣条、火腿肠、薯片、糖巧等零食的营养价值最高。座谈过程中家长表示,孩子只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即可,没有必要再去农田里干活儿;学生对营养配餐表现出明显的兴趣,而坐在后排的家长则表示能吃饱就好,或者多吃肉就好。实地走访时,发现不少的家庭存在祖父母将自家鸡蛋卖掉转而给孩子购买辣条及饮料的现象。调研结果说明了农村地区家长缺乏食育意识及食育知识。关于城市家长饮食素养的调研结果也得到相同的结论。一份对于重庆幼儿在外用餐情况的调查显示,40.3%的幼儿存在不同程度的挑食现象;79.9%的家长对幼儿营养搭配知识仅了解一点。[4]一份对于某幼儿园小班新生的食育现状调查显示,“如果宝宝不愿意吃饭或者边吃边玩,您一般采取哪种方法”,49%的家长选择“跟着喂”,33%选择“用零食或玩具哄”。[5]

          家庭食育的原则是随时随地把孩子融入到家庭生活之中。只有父母掌握科学的知识,拥有正确的态度和技能,才能通过家庭食育培养孩子健康的意识、生存的能力和爱的能力。

    二、日、美两国家长食育的经验

          由于食育的方法途径多、成本低、涉及面广,已被多个国家及地区的政府、卫生部门和营养界作为改善儿童营养状况的主要手段。早在1990年颁布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24条中就明确规定:“要消除疾病和营养不良现象,要确保向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向父母和青少年儿童介绍有关儿童卫生保健和营养、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使他们得到这方面的教育并帮助他们应用这种基本知识。”日本作为最早提出并践行食育的国家,其取得的成就吸引了大批学者的研究,美国也在食育方面开展了多项系统项目。本节以日本和美国的家长食育为例,分析二者的成功经验。

    (一)日本的家长食育

          日本的食育工作也历经了不断调整和完善的阶段,目前形成了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协作的良好机制。其中,对于青少年儿童家庭食育的要求包含以下三点:学习与饮食有关的基础知识;深入了解与饮食有关的基础知识;了解各种事物的特点,懂得如何选择食物及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6]表1中列举了每项要求可开展的活动。为了协助家长达到食育要求,政府、学校及社会均提供了相应的教育资源及辅助。

          来自政府的教育资源及辅助是指政府培养了一批专业的营养师开展家长食育,并编写《家庭教育手册》及多种少儿科普读物供家长孩子进行亲子共读,提高家长的食育水平。日本学校营养师分为普通营养师与管理营养师两种,由各都道府县聘用。普通营养师在大学毕业后通过考试就能获得资格,而管理营养师还需要参加文部省的考试。他们负责学校午餐食谱的调制和实施,兼顾营养平衡和各地区饮食习惯,并对学生和家长进行营养教育与营养指导。学校营养师会提前一个月发放图文并茂的带量食谱,让孩子交给家长,保证家中的食谱与学校的食谱不发生冲突,保证饮食多样性。此外,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口味,有些学校还制定了两套营养午餐食谱,并特别添加本地食材,便于学生了解本地饮食文化。

          来自学校的教育资源及辅助主要指学校为家长食育提供课程、活动及实践场所。学校不定期举办“家园互动”活动,请专业的营养师为家长提供家庭餐讲座;定期邀请家长参加“公共厨房”活动以及“亲子共进午餐”活动;每月举行自带便当活动,给妈妈们提供厨艺展示的机会,增进母子感情;学校建设校园农场,邀请家长一起劳作。此外,有些学校门口会种一些果树,家长送孩子来的时候可以采摘,还会有社区种植的农产品在学校贩卖,促进家长对种植和食材的认识。

          来自社会的教育资源及辅助是指社会团体对食育重要性的大力宣传以及产品设计。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许多企业通过设计实用产品或APP等方式,拓宽了家长接受食育的渠道和途径。方便时即可进行电子学习,保证了食育的效果。

    (二)美国的家长食育

          美国也是较早开展食育的国家之一。为预防疾病,指导人们健康饮食,美国农业部和美国保健社会福祉部于1980年颁布了《美国人的饮食生活指南》。2011年美国又颁布了饮食指南《我的菜盘》,以直观的方式指导饮食生活来预防和改善肥胖及生活习惯。2015年颁布了第八版《2015—2020年美国居民膳食指南》,就如何改善饮食习惯给出建议。

          美国的家长食育主要是通过两大项目推行的,一是“从农场到学校”(Farm to School),二是“团队营养”(Team Nutrition)。

          “从农场到学校”作为农校结合学校供餐计划的一种,尤其注重“学校菜园”(School Garden)这一实践基地的运用。为了切实提高学生、家长、教师及社区居民的饮食素养,美国将食育设定为学校供餐计划的三大目标之一。为了支持和推广该项目的发展,美国农业部为其提供专项资金、专业指导和相关资源。截至目前,美国各州共有超过7,000个“学校菜园”。对于“学校菜园”的规格没有统一的规定,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形状和大小,小至可以是摆放在阳台上的盒子,大至占地几英亩,也不限定必须建立在校园中。相关研究发现,即便是规模很小的“学校菜园”也能够帮助学生和家长熟悉当地的农业特色,“学校菜园”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学习机会。

          “团队营养”是美国农业部食品与营养服务处发起的一项活动,将专家、家长、学校以及社区的相关人员召集在一起,通过普及营养知识、推广健康饮食方法、开展体育活动等,改善学生的饮食习惯。“团队营养”的三项主要工作内容分别为:培训专业儿童营养师并为其工作开展提供技术支持;提供多种图文并茂、言简意赅且便携的学习资料、小贴士及食谱,供需要者使用;针对学校、儿童看护机构、家长及暑期计划参与者提供培训、技术支持及营养教育。此外,“团队营养”还设计了《我的菜盘》图示(见图1),总结营养膳食指南的关键信息,并创新方法将其传递给学生及家长,如设计推出了电子游戏、歌曲、动画视频、讲故事及涂色活动等。[7]为了进一步提高家长食育的效果,“团队营养”还推出了“My Plate,My Wins”活动,教授家长制订适用于自己家庭状况的食育计划,并组织专业儿童营养师上门辅导家长如何通过游戏开展食育活动。

          综合分析日美两国的家长食育经验,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国家重视,中央层面出台法律或者政策文件,强调开展家长食育的重要性;二是提供了大量的易获取、好理解的教育资源,便于家长能够随时开展学习,并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孩子;三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建立校园农场,给家长提供实际劳作的体验场所;四是注重教育的权威性,培养专业人员组织家长食育,形成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协作的良好氛围。

    三、 对我国家长食育的启示

          食育对于我国国民来讲还是一个新兴的知识领域。目前学校食育尚未普及,许多教师都不是十分了解食育概念及内容,更何况是缺乏教育背景的家长。由此可见,家长食育相关知识的匮乏不仅影响了学校食育的推广,更加阻碍了家校合作。结合我国家长食育的现状,借鉴美日两国的成功经验,对于提高青少年儿童的营养健康状况有重大作用。

          一是要注重顶层设计及规划,从国家层面出台具体的实施纲要及指导意见,强调形成食育氛围的重要性。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要求将食物与营养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加强对教师与家长的营养教育,强化对学生食堂与营养配餐单位的指导,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鉴于我国目前国民缺乏食育意识,学校食育实践的主要形式还停留在部分学校的第二课堂,没有完全普及,因此不能奢望开展家长食育工作能够一步到位。国家层面应组织专业人士编写家长食育总体教育大纲,各省可依此逐步开展家长食育内容的制定及课程开发。

          二是充分考量不同背景人群的需求和接受能力,开发相应层次和形式的食育资源。城镇地区的家长多注重孩子的营养,由于近年来家长对亲子活动的重视度和参与度逐渐提高,因此可借助信息化系统以及各亲子活动平台,通过讲座、游戏互动、问答等形式对家长进行食育。对于农村地区需要务农的家长可通过动画视频、海报、宣传册等形式就关键内容进行图解;对于留守儿童家庭,可用当地方言录制音频,或组织居委会工作人员开展食育。

          三是建立校园实践基地,端正劳动意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目前城镇学校中大部分设立菜园或植物乐园,工作人员可制订学期计划,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种植活动,在体验劳动乐趣的同时传授给家长正确的营养及烹饪知识。对于没有设立菜园或植物乐园的学校,可借助教育或行政部门的力量,通过相邻地区的城镇和农村结对子等形式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农村家庭为城镇家长提供实践场所并传授劳作经验,增强对本地食材的了解;同时号召城镇家庭为农村家长拓宽理论知识体系,交流营养配餐等知识。

          四是培养专业人才,强化实践经历,建设服务型的营养师团队指导开展家庭食育。学历教育中,通过在师范院校设立食育专业,编制专业教材,开发系统课程,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可定期组织参训师资分别赴城镇及农村家庭进行实地演练,根据不同家庭的特征不断调整教学模式,以期培养出高素质的服务型、应用型、创新型营养师团队。非学历教育也需要保证课程指导中食育方向、理念及知识的科学性。

          五是注重阶段性考核评估,确保食育工作的有效性。任何一项制度从开始实施到产生实效均存在时间滞后且实施效果欠佳的问题,家长食育也不例外。阶段性的考核评估可以及时反映家长饮食素养的状况,及其对饮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水平。学校工作人员及营养师应以此为依据,分析食育效果欠佳的原因,及时调整家长食育方式并持续跟进,倡导并鼓励家长时时以身作则,共同对孩子的不良饮食行为进行耐心引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食育的中国之策,普及食育教育刻不容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kxg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