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窗台上现在还放着几张面具,一张是猴儿脸的悟空,一张是花脸儿的张飞,还有一张半截的、形同95版《《神雕侠侣》中杨过戴的那款。这块儿地方以前还放过几款万圣节的奇形怪状的鬼面,没多久就把它扔掉了。传统款的面具看起来没有那么邪恶和恐怖,而且它们的来处要么是耳熟能详的影视剧,要么是来自非遗文化,所以就保留下来了。
这些面具不在我喜好的范围之类,它们到来的理由不是因为我。最初的悟空面具,是孩子小时候和大人一同出去逛街时看到后,非要买张面具和一支塑料的金箍棒,带回家来过一把悟空瘾;那副京戏款的,则是孩爸儿去北京出差出来,带给他的;那半张面具,也是孩子看到别人佩戴觉得新奇,抱着试试看的心理釆购回来的。这些东西看上去虽然并不算可爱,但是我还是像接受孩子的其他玩具一样乐于保留它们。至于那些短暂来过、奇奇怪怪让人发怵的,是前些年盛行洋节那会儿,孩子盲目跟风弄来的;我一看到它们被孩子罩在脸上,我都会觉得莫名心惊,有时候还会闪过瞬间的恐惧,后来一半劝告,一半加交换条件,孩子才同意将它们送出门去。
面具作为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蕴含着人类的文化与智慧,和某些特殊的喜好与情感。虽然我们都知道表演用的面具是假的,也都知道再丑陋的面具,与背后的那张脸不是一回事儿,但还是会在心理上产生某些不适。
对扮丑的不适来源于我最直接的观感。人都向往美好,我也不例外。人爱美的同时,又是精明的。于是纷纷反其道而行,将面具引入为人处事和日常生活中,用虚假且美好的面具将人性本真的弱点和脆弱隐藏起来,将真实的灵魂赶入角落。有多少人既想追求名利地位,又想给人留下完美的人设,只好在人生舞台上,编织谎言和微笑,努力扮演着完美的人,扮淳朴善良的,扮真实纯粹的,扮可怜无辜的,扮公正无私的……
一张张面具戴得久了,便有了粘合力,当不能再摘下来的时侯,人就失去了真实的自我。愤怒,孤独、悲伤,哀愁……这些不能抒发和诉说的负面情绪,没有了出口,便只好深深地沤在心里。那些街头买醉的,那些躲在某处崩溃的,大概就是一群被面具压得喘不过气的人,在某一瞬间失控,短暂地露出真容。
也许每个人都有一副或几副面具,不过这些面具是无影无形的,所以难以分清真假美丑,所以制造出了无数的沟坎和陷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