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影《奥本海默》大获成功,曼哈顿计划、原子弹这些词,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
电影《奥本海默》围绕的还是奥本海默的一生,想要了解真正的曼哈顿计划、原子弹的诞生,还是要看本《横空出世:核物理与原子弹的诞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是人类科学、物理学发展的一个巅峰。在那个时期,科学家们如天上繁星般密集、璀璨、绚烂。例如我们熟知的爱因斯坦、玻尔、薛定谔等等,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明星,而也正是他们,带来了死神。
那就是核。
《横空出世:核物理与原子弹的诞生》获得了1987年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书评人协会奖。这本书的时间段从曼哈顿计划之前,也就是核物理诞生之际,一直到原子弹被投向日本后,科学家们的反思。
可以说是如今市面上最全面的有关原子弹诞生的书籍。在这本书中,不仅讲述了核物理的诞生与发展,更讲述了那些与核物理相关的科学家们的生平、以及属于他们的故事。
故事的主线是西拉德与玻尔,通过他们,还讲述了爱因斯坦、奥本海默、费米、冯·诺依曼、海森堡、普朗克、拉比、劳伦斯、尤里、卢瑟福、汉斯·贝特、居里夫妇等。
正是这些科学家们,用他们怀疑的精神与探索的勇气,发现了核物理的存在。
但科学是把双刃剑,全看使用它的人想要的是什么结果。在二战开始前,科学界的氛围是合作与发现。在二战后,随着希特勒的疯狂,大量的科学家逃跑流亡,又或者加入了希特勒的团队。那时候科学界的氛围是紧张与竞争。曾经友好的氛围,因为立场的不同而撕裂。
因为当时的科学研究都已经指向了一个结果,那就是核聚变可以制造强大的武器,这个武器将要比现阶段所有的武器都要强大。谁先拥有了这个武器,谁就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曼哈顿计划也由此孕育而出,科学家们争分夺秒的想要赶在纳粹德国前结束了战争。
结果就是,众所周知的,海森堡的测算错误,导致纳粹德国没有研制出原子弹,最终输掉了战争。虽然历史上对此颇有争议,因为海森堡自己说,自己是故意测算错误的,自己并不想德国胜利,他在拖缓德国研制武器的进程。
直到现在,真相是什么也没有人知道。
但众所周知是,在奥本海默的带领下,曼哈顿计划进展迅速。虽然研制出来时,纳粹德国已经投降,但日本还没有。
于是,核武器第一次运用到了实战中,也是那一次让众多的科学家们开始了对核的反思。他们呼吁公开核武器的制造方式,避免核霸权的存在。而他们,也被贴上了卖国的标签,例如奥本海默正是如此。
他们用核开启了新的时代,却无法阻止可能的危机。
不过,以如今的情况看,核确实是带来了恐慌,但是因为核威慑的存在,为人类世界带来的和平。并且核技术的发展,也为能源开启了一条新的道路。科学在核的基础上,得以更好的发展延续。
任何的科技都是双刃剑,既可以是末路,也可以是希望。
如果你要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话,一本《横空出世:核物理与原子弹的诞生》就足够了。
当然,这本书中还有丰富的物理知识,也非常适合物理学硬核爱好者。
x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