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六十四.《无为无败》

六十四.《无为无败》

作者: 岳洋芊里 | 来源:发表于2021-08-21 11:03 被阅读0次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很多外国人都弄不清楚,中国人跟日本人到底有什么不同。我们都很清楚,根本的不同就是日本人求必胜,我们只求不败。

    大家想想看,必胜是可能的吗?要必胜,就要有足够的条件,而不是说喊出来就可以得到。但是不败,是完全可以自己掌握的,我想办法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等待敌人败,而不是我主动去打他,这才是最高明的。

    老子在第六十四章中,又特别提出来立于不败之地的方法,他讲得很有趣。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其安易持”,一切都很安定的时候,你看得很清楚,要做什么安排,都很容易把握。事情本身就乱成一团,想抓也抓不到,看也看不清楚,就很难掌握。所以我们往往在事情安定下来的时候才去做事情。

    “其未兆易谋”,“兆”是征兆,就是非常微细,一般人看不到。当事情没有很明显的时候,你就掌握到可能发生的那些预兆。然后时机一到,你就下手,别人都措手不及。你很有把握,而不是试试看。中国人嘴巴讲试试看,其实都是很有把握的。

    “其脆易泮”,事情很脆弱的时候,是很容易消融的。一切事先做好策划,但是时未到不要出手,不要乱动,等到它将要安定,而没有很固定的时候去调整,是很容易的。

    “其微易散”,问题很微细的时候,是很容易打发的。等到问题大了,想打发都打发不了。所以这四句话,其实是连在一起的。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意思是说一切一切都要用心,但不是我们一般所讲的用心机,想办法让人家出乎意料,想办法让人家吃亏,想办法让自己占便宜。

    而是用心去看时机,去看可能的变化,然后做好整体的规划。时稍纵即逝,永远不回头,难就难在这里。接着老子把这个现象后面的两个原则给我们讲了出来。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在一般人都还没看到,事情还没有成形的时候,你就开始去做,人家不知道你在做什么。“治之于未乱”,还没有乱的时候,你去整治它,等到它乱的时候再整治,它的抵抗力就很强,阻碍就很大了。老子怕我们不明白,又回头把自然的现象引述出来。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两个人甚至于三个人,才能够合抱的一棵大树,是怎么长出来的?刚开始就是一个小芽而已。老子用一些现象,来说明大生于小,高从低开始发展的道理。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九层”,代表很高,不一定是九层。因为我们都把九当作是阳的最大数,所以讲九天、九层、九州,都是取这个九。很高的楼台,也是一箩筐一箩筐的泥土建立起来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以前的交通工具,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所以千里就表示很遥远。你走一千里,也是你的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因此,他提醒我们: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如果你出于有心的作为,如果你老想这样、老想那样,那就很容易胡作乱为,很容易败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所以历代的圣人,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不违反自然规律的,所以他们永远不会败。

    他们从来不固执,孔子都说他是述而不作,老子也不断引用前人的话,表示不是他自己的创见。因为一个人仅凭自己的一点儿经验就认为,这是大家都应该遵循的,那就太危险了。所以他从来没有失误。

    老子讲完圣人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就反过来让我们看看一般老百姓是怎么做的。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老百姓做事情,常常是将近完成的时候反而失败了。这样我们才能够体会到那一句话,“行百里者半九十”。

    今天要走一百里路,不能说走到五十里,就算是走到一半了,那你就走不到了,要走到八十里,才说今天我走了一半,后面一定能走完。

    “行百里者半九十”,出自《战国策·秦策五》。要坚持最后五分钟,快完成的时候,最容易松懈,最容易说没问题了,因为看前面都那么顺利。

    殊不知,往往最后那一关,是最难坚持的。我们把这一章读完以后,再想想看,老子给我们讲的立于不败,到底它的基础在哪里。

    老子讲的立于不败之地,就一个字,叫慎,即谨慎。谨慎就是小心,所以小孩子要出门,妈妈二话不说,就是要小心。

    小孩做任何事情,大人二话不说,也是小心。干部要出门,老板二话不说,小心,就是这样子。

    刚开始都小心翼翼,最后往往大意,然后整个都翻盘了,这才是最可惜的。所以老子要我们记住“慎终如始”,这四个字很难。

    慎始比较容易,中国人一开始都很慎始。我好不容易有这个机会,不能对不起自己,一定要好好把它完成。但是越做越顺,就越来越大意,越做越熟练,就觉得自己越来越内行。

    然后大意失荆州,阴沟里翻船,最后痛哭流涕,也是没有用的。因为错就是错,改不过来的。

    所以中国人要把“终”摆在前面,“慎终”,就是坚持到最后五分钟,因为这当中会有很多人来诱惑你,这样那样拉拉扯扯,搞得你心神不安,搞得你对自己都没有信心,然后开始怀疑自己的路是对的吗?

    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

    就是说我一直到最后,都跟刚开始一样那么谨慎,这种人不会失败。

    是以圣人欲不欲。

    欲不欲是以不欲作为最大的欲望。你看孔子从不强求。孔子想做官,而且他也夸口过,你给我三个月,我表现给你看,但是做不成那就算了;去了人家还不信任他,他就不干了,他无所谓的。

    孔子没有患得患失,因为他后来觉悟到,老天不是让他走那条路的,老天让他有教无类,把官办的学校变成民办的学校,这是他一生要做的事情,他就做了。

    不贵难得之货,

    不重视那些珍贵的货品。你身上戴一个几克拉的钻戒,又怎么样?说不定手都被砍断了;你有一个宝玉,说不定被偷掉了,就算不被偷掉,也会整天提心吊胆。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学不学,你所学的是什么?你要学,就好好学,不要半吊子,学成半桶水,还自以为是。复众人所过,以身作则,使众人都能够自动去改变自己的过失,然后回归于道。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让万物都随着自然而自生自灭,自行发展,圣人不敢有所作为。

    因为一有作为就有后遗症,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不管你做什么都有后遗症。轩辕黄帝打蚩尤,有一百个理由,一千个理由,于是就造成我们内乱的开始。

    我们读完老子的书,应该也要觉悟:知识固然很重要,但是知识必须要把它转化成德行。这句话最重要。知识好不好,看它能不能转化成德行。

    知识一旦转化成德行,它的力量是无限大的,它可以复众人之所过,它可以辅万物之自然,那时候自然就可以无为而无不为。

    —— 曾仕强讲道德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六十四.《无为无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kyg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