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道士》故事短小精炼,虽不足千字,却寓意深刻。无论是作品的艺术性或主题意义,在整部《聊斋志异》中均属上乘之作。也是流传最广,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经典故事。它不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而且富含深刻的道理和启示
《劳山道士》情节内容跌宕起伏,颇有亮点。故事中主角也只有王生和道士二人。他俩的形象刻画的十分生动鲜明,颇有典型意义。
王生打小就迷恋道术。当听说崂山“多仙人”,于是就特意带着书去拜师学法,可却没能真正学到法术,最终以 “头触硬壁,蓦然而踣”了绝这一痴迷。道士初次与王生见面,就慧眼识出此人“矫情”,既不答应收留也没立即撵走,只是让他每天去砍柴,更不对他“略授小技 ”。道士这一招既简单又很高明,实际上就是在暗示王生:你能受得了苦就跟我学,受不了就打道回府,立马走人。
当道士洞察揣摩到王生“不堪其苦,阴有归志”时,于是就自导自演了一出与客人共聚饮酒的法术。这套恍如隔世的法术可谓高深莫测,既是故事的高潮部分,也是情节发展转折之处。道士此时展示法术是对王生和众位弟子表明:自己不是不会法术,而且高超的不得了,甚至都将月中美人请下来跳舞,还能和客人去月宫中饮酒作乐。但要学会这些法术,并非易事。
当最终王生要离开,道士传授给他穿墙术后,道士意味深长地对王生说道:“归宜洁持,否则不验。” 此八字看似叮嘱,实际上是对王生痴迷法术的断然否决。
故事以王生返家在妻子面前卖弄法术,却“头触硬壁,蓦然而踣”作为结尾。这似乎有些滑稽可笑,但的确又是王生本人“慕道”的必然结局。可他对此却一点也不作深刻反省,反倒“骂老道士之无良”作弄自己!
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不乏其人。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在于告诫人们无论学什么,首先动机要“洁持”纯正,而后持之以恒,否则一事无成。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也像王生一样,对某些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切的期待,比如学习、工作等。他们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成功的期待,希望能通过学习来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现实却往往事与愿违,半途而废的人也不在少数。
王生虽然带着书去拜师学法,但他并没有真正理解道士传授的法术的本质和精髓。他急于求成,没有深入了解和学习,反而因为急躁和贪心而变得心浮气躁。
所以无论我们追求的是什么,首先动机要保持纯正和洁净。只有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并持之以恒地追求。否则,我们可能会像王生一样,因为一时的冲动和盲目追求而迷失方向,最终一无所获,甚至落下笑柄。
我们平时都需要时间和精力去积累和磨练,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那么可能会像王生一样,在尝试的过程中半途而废,最终错过成功的机遇。
《崂山道士》中的王生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这是对每个人都有意义的忠告和启示,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自己的“崂山道士”,需要警惕自己不要迷失在盲目的追求中,而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不断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