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电视剧
比反腐更深层的制度——读【人民的名义】感悟

比反腐更深层的制度——读【人民的名义】感悟

作者: 27b1fe40cbfe | 来源:发表于2017-08-24 12:39 被阅读43次

      热播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以其真实、大尺度等亮点而大受追捧,我没有看过电视剧版本,只是看完了小说版本,让我觉得与最初开场的高调稍有不同的是,小说到了中后段部分,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原本大受追捧的情节,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变得模糊不清了,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

      但我今天并不想针对该剧的剧情做评论,而是围绕对该剧的核心内容——反腐,有了一些更深刻的思考,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小说背景场合的设定:

      毫无例外,该部小说设定的背景场合依然是:[官场]、[情场]、[商场]。

      不得不说,从古至今,不管是贪腐案件还是其他商业案件,几乎都逃不开这三场的背景条件,并且始终都紧密纠缠在一起,从未分开过!呵呵,应该说这三个[场]才是真爱啊!

二、贪腐的根本原因

      这部剧之所以火,核心就在于它所触碰的是我们人人都诟病的“腐”。但我想所说的“腐”包括但并不仅限于“贪腐”。

    “腐”原本是一个很正常的自然规律,新陈代谢、新旧交替,但用在人类社会反而是件很神奇的事,在我看来,它似乎应当是人类自身生物属性的延伸。“腐”本是由“欲”滋生而来,天地万物皆有“欲”。欲之所取,本无可厚非,但取之过度,即为腐。

      因此,反腐,反腐,如果不明白什么是腐,又何谈反腐?所以我觉得我们天天喊的反腐,所反的对象其实是错误的。

      李有才①云:腐不在于官,而在于制度;刁不在于民,而在于恶法。

      因此才会有,农民的儿子赵德汉,有朝一日权力在握也是大贪特贪;曾经的老检察长陈岩石,退了休重回到人民队伍,失去了手中的权力,也开始了各种上访申诉之路。虽然在剧中对其形象塑造的是“高风亮节”的类型,但如果把他的那些上访申诉的手段用在现实生活中,用在咱普通百姓身上,估计又会被有关部门冠以“刁民”的称号吧?可见,贪官也好、刁民也罢,身份出身、思想觉悟并非是贪腐的决定因素。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段子说是在内战时期,很多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在接触了解过我方的将领统帅后,都被我方军民的那种大公无私、一心为民、高风亮节、不怕牺牲的人格品质深深折服,对其大加赞赏。此事传到宋美龄耳中,宋美龄当时听后望着长江以北的方向,长叹一句,说:“那是他们还未品尝到权力的滋味”!这句话当时给我的触动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三、剧中人物的延伸思考:【此杰非彼节】

      剧中有三位青年才俊侯亮平、陈海、祁同伟,同为政法学院的高材生,被称为“政法三杰”。

      而何谓“杰”?

      百度有云,【杰】乃才能出众、超过一般的人。“杰”字在我国古书典籍中也常有出现。“五人曰茂,十人曰选,百人曰俊,千人曰英,倍英曰贤,万人曰杰,万杰曰圣。”——《白虎通圣人引辨名记》

      如果仅从以上词义解释来看的话,不止他们三位,剧中各个人物都可称得上是“杰”!甚至我们现实社会中更是不乏诸如此类的杰出人才!

      但这却让我想到了另一个“节”字,另外一种有“节”之人。 其实这个“节”反而更有深意!“节”的本意乃为竹节,因竹节的分段有一定的规律,又引申为法度、节操之意。作动词表示节制,特指节省用度。或许我们应该缺少的是这类有“节”之人吧?比如秉节持重、伏节守义、高风亮节、寒花晚节之人等等。我们几乎很少看到拥有此“节”的人了。

      为何此“杰”常有,而彼“节”却不常有?

      社会的导向使得人人都在狂热追逐所谓的“杰”,争相恐后要出人头地、步步高升,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却忘了遵循社会原本的普遍规律——节制。恨不能号令天下、唯我独尊!没有丝毫的敬畏与节制之心!社会的价值取向偏离至此,贪腐不生才怪呢。

    《易经•节卦》中有一句“天地节而四时之”,意思是:“天地有节度,才能常新;国家有节度,才能安稳;个人有节度,才能完美”。《节卦》的主旨为万物有节,此乃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而遵循规律、顺势而为,社会才能顺利发展,即只有“当位以节”,才能“中正以通”。

      如果不能参透深刻的社会原理、普遍的自然规律,不能痛下决心去改革诱发贪腐的制度弊端,那么仅靠打掉多少只“大老虎”、播出几部所谓大尺度的反腐神剧又岂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反腐”?

      以上仅为个人之愚见,愿与大家交流分享,书友们如有不同意见还望不吝赐教!

注解:①李有才乃指本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比反腐更深层的制度——读【人民的名义】感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kzs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