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感觉有些不会做咨询了。面对来访,脑海中会不自觉的出现督导和体验师的声音:要把对话的空间留给对方,咨询师只用跟随对方就行了,要放空自己倾听对方…当时听的时候觉得挺有道理,但是在实践的时候,当我尝试着完全放下自己,只是单纯的认真去倾听我对面的来访时,我感觉自己完全不知道对方在做什么。来访在结束一段话后会抬起头来看看我,期待我有所互动,但是我也不知道要说什么,现场就会陷入一种很奇怪的氛围:我不知道怎么前进,对方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和督导工作时,她的建议只是针对当时手上的个案情况,我和她工作的来访是一个心智化程度高,我们之间也建立了牢固的咨访关系,因此她在我面前能很好的打开自己,只用跟随她即可,对于此时的咨询而言,能充分鼓励发展来访的自主性是更重要的。因此,督导告诉我“只用跟随她”即可。但是,这条规律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来访,有些来访还是需要被带领着往前走,尤其在咨询前期尚未建立好相互信任的咨访关系时。
督导和体验师的经验,感受也和他们的状态有关,我的体验师是一位有着30多年经验的“老司机”,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因此对于他的程度而言,工作中不需要使用特定的技术,因为以前的学习的各种招式在他身上自然而然就融会贯通,他只用保持着“放空”的状态进入咨询,就能自如的展开工作。可是我的状态很不同呵,我到目前也只全职工作了5年,和他的道行相差很远,如果只是保持一种全然放空的状态进入工作中,我找不到任何思路。就像还没有掌握足够词汇量的孩子如何能自如的在不同场景中对话呢?对于我,依然要老老实实的学习各种流派技术,依然要在每个个案开始前做个案概念化,对个案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在自己有各种假设的前提下和来访工作.
没有一个督导的工作方法可以被完全照搬,辩证吸收到师傅的经验并亲身实践可行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咨询风格才最适用于新手咨询师并达到最好的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