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当前这个时代之精彩,很难用简单的文字来形容。
只能说,以前从未有现在这样信息通达、连接通畅、知识供应丰富。
随时打开手机,坐在任何一个角落,我们都可以看到新锐的文字,听到各界精英的授课。
想学习的直播课程,说不定9.9就能买到;想看的电子书,甚至可以免费阅读。
那么,在这个时代,如何学习和阅读才能让知识服务于自己,而不是被知识搅乱生活?
这种能力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很多人常说:我学了很多知识,但我的世界为什么没有变得更好?
那是因为,学习的方式出了问题。
一、警惕“空杯心态”
1
学习界常有一个热词,叫做“空杯心态”。好像这都快变成一种学习者的基本素养了。
但我不这么认为。
我作为一个老师,如果总是不断强调“空杯心态”,很有可能是在为了给自己的教学扫清路障。
为什么要警惕“空杯心态”?
首先,我们试想一下,谁可以在学习新事物的时候,忘记掉所有脑海中已有的知识?
而且,如果我们没有相应的过往知识和经验做支持,如何可以顺利接受和理解新学习的事物?
2
“空杯心态”很容易让我联想到:简单,听话,照做。
其实,这难道不是传统应试教育十几年,持之以恒训练我们的方向吗?难道不是我们这些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最擅长的事情吗?
很多时候,出自正统应试教育的我们,会在每次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不自觉的进入这种“白痴”状态。
或者说,是由于对书籍和知识的过度迷信和崇拜,以至于丧失了分析、判断和思考的主动性。
在学生时代,这样做是对的。
我们要做的不是思考、分析和筛选知识,我们只需要将全书死记硬背、每句话滚瓜烂熟,还有埋头奋杀在题海中。就足够了。
但进入社会,我们必须对自己的成长负责了。
没有老师逼迫,也没有考试中的正确答案可以背诵了。
我们需要的是独立的判断能力:“到底要学什么?到底怎么学?学了之后,要怎么应用知识?”……
由于长期傻瓜式的应试教育,致使很多人几乎丧失了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
他们会打心底里认为,“没有老师逼我,为什么要学习?要学什么?不用考试,干嘛还要看书?”
或者,拿到一本书,就开始埋头苦干,从头到尾的死记硬背。
要知道,这不是教科书,不是尚方宝剑呀。里面的知识有对有错,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泊”,而不是五体投地的“膜拜”。
3
所以,我想说,警惕“空杯心态”。我们需要有不卑不亢的心态,平视知识,与知识交流,并保持自己的思考。
如果没有这样的心态,我们只会随波逐流,学习和阅读越多信息,头脑越混乱,内心自相矛盾。
甚至像很多人一样,看到每一篇微信中的养生文章就奉做经典。经常听信谣言,传播谣言。
孟子早在两千多年前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
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习和阅读的第一心法是:
保持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取其精华,学以致用。
二、警惕“推倒重建”的理念
有时我们总是期待在学习和阅读的过程中,有颠覆式的成长。
当然,这没有问题,但其实所有的“质变”都是来自大量“量变”的积累之后,自然发生的。
为什么说我们要警惕“推到重建”的学习思路?
因为,这样的学习逻辑的起点,就是自我否定。
曾经有一些教学流派,非常崇尚这种类型的信息传递理念。他们总是认为,应该强力突破一个人的意识防线,致使学习者的价值系统可以彻底“崩溃”,从而“改过自新”,重建新世界。
但实际上,学习者价值体系的“彻底重组”并不应该变成一种学习和教学的目标,而应该让所有的奇迹在恰当的时候,自然发生。
这样,学习成长的“质变”是良性的,可承受的。
而有意追求的“质变”,很可能是破坏性的,不利于成长的。
就好像一个鸡蛋,自己突破了,那是新生命的诞生;被外力突破了,就可能是煎蛋。
所以,在知识爆炸时代,学习和阅读的第二心法是:
基于对自己的爱与认可,吸收有利于自己成长的养分,耐心的等待自我意识的觉醒。
三、学会“继往开来”
只有深深扎根于自己的分析和思考,学习和阅读才有价值;
只有基于对自己百分之百的认可和耐心,网络式铺天盖地的信息学习,才可以开始。
就好像一棵大树,只要根基深入稳固,风雨就会变成它成长的训练和养分;
如果根基浅薄,内化吸收和自我成长的能力弱,那么它就很容易迷失和葬身在(网络信息爆炸)的风雨中。
小步成长,自我升级。
不依赖知识,不迷信知识,不否定自己,学会承上启下,学会继往开来。
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