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人,很少有人提及理财这个话题,即使是偶尔聊聊理财,也很难合拍儿,主要原因是他们对理财有不同程度的误解。
误解一现在多数人不去理财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赚的钱少,认为不值当买理财产品或者浪费感情和精力去学习理财,等着有朝一日钱多了再去理财,殊不知这辈子能否有这个机会了。
误解二今天和好朋友聊天,提起买股票和P2P,她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说:我可不能买,赔了咋办?等我什么时候拿出一百万随便花不在乎的时候再去买。我真想问她:你现在拿出一千元也肝儿颤?
哎,这样的人注定一辈子都不会去理财了。
误解三估计有这种思维的人可能是把投资和理财混淆了。
投资是指投入一定的资金和资源以获取未来收益的经济行为。
理财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工具,对资产和债务进行合理规划和配置,完成自己既定收益目标,从而提高生活品质的财务管理方式。
理财不但是一种财务管理技巧,而且是使投资收益达到最大化的方法和手段,是一种生财之道。
有几个有钱人天生是富翁,都是从准备第一桶金开始崛起。
误解四年轻就是资本,理财也不例外。
不妨我们来举个例子,看下面的表格:
假如刚毕业的大学生22岁,每年固定理财投资1万元,平均年收益率5%,达到100万需要38年;年收益率8%,需要30年;年收益率10%,需要26年,年收益率12%,需要18年。也就是说在他四十岁的时候就是百万富翁了。期间不排除投资额度扩大,会再缩短达到100万的年限。
奉劝朋友们,理财要趁早。
误解五这样的人从众心理特别强,别人有的自己就得有。
2007年、2015年股票处于大牛市的时候,炒股票、炒基金的人跟风冲进市场的人不计其数,这些人多数不懂理财,都是受市场赚钱效应吸引,没有风险意识,冒冒失失冲进市场,后期赔的血本无归。
如果做好理财规划和资金配置,这两个牛市不论是股票还是基金,想必一定赚的瓢满钵满。
误解六我有个朋友,他称呼我师父,我也称呼他师父。因为他教我怎样养水草,我教他理财,虽说他爱好广泛,但就是不喜欢学习。
每次都是看我买啥股票他就买啥股票,从不问原因。2015年那次股灾前,他给我打电话说:师父,到哪儿开户啊?
谁开户?
我爸。
……
没过几天我打电话给他。
师父,股票差不多就出来吧。
为啥?
因为牛市马上要结束了。
不能,师父,再赚点儿。
结果,就没有结果了~
每一个行业都有内在的门道和诀窍,需要经营者去学习、归纳和实践总结,从中内化和提炼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操作系统,这样操作起来才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就像上面2015年牛市我之所以判断离场,原因之一是我参考师父父亲开户,股票市场有个人头理论,或者说叫自行车理论,没听过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
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只有这样才能在股票市场长期生存,持续获利。
误解七没有规划,梦想一夜暴富。
某种程度上说理财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行为可能伴随我们一生。因此一夜暴富这种投机想法是不可取的。
尤其是投资股票,更不能有这种投机心理,会害死人的。
我一个亲属在2015年年初申请银行贷款50万,贷款期限是半年,原本想股市行情好,用半年时间投机股票赚一把,没想到当年5月份股市大跌,血本无归,损失惨重。
血淋淋的教训提示我们理财投资需要有一个长期、合理的规划,投机取巧成功那是偶然。
如果把人生当成是一场马拉松,理财是陪伴你完成这场长跑比赛的伙伴。朋友,带着你的伙伴儿,背负你的毅力、怀揣你的梦想,向财富自由的终点出发吧!
误解八理财其实很简单,我们每个人不知不觉中都在使用一种或者几种理财工具。比如保守人的银行定期存款、国债,或者银行理财,甚至某宝等;我们购买的各种保险;风险承受能力强的人投资的基金、股票、P2P,甚至做期货和现货投资。
只是上述理财没有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没有做长期和短期规划,如果遇到特殊情况规避风险弹性差。
理财并不高深,经过简单学习便可轻松上手,有个理财的思想意识就已经成功一多半了。
还有其他理财误区不一一列举,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自行医治。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坚持就是胜利,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