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摘星阁
香茗书吧——时代视野中的古典之美

香茗书吧——时代视野中的古典之美

作者: 广电视界 | 来源:发表于2018-02-10 20:03 被阅读390次

     文/余玲 

            王能宪的《中国最美古诗文》(北京时代华文书局),系20多年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撰写的文章,这次再版升级,一是配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录音,二是请书画名家为古诗文创作书画。加之名作本身和作者赏析文字之美,可以说是一本极有特点的书。

            众所周知,对古典诗文的阅读是近年一大景观,古典诗文的重要文章都有无数人表达过欣赏和感悟。当代人对古典诗文的赏析大都是具有时代性的。

             20多年前,王能宪的赏析也是颇具时代性的。因此,本书出版的意义不仅在于读者能够借王能宪的书写重温古典之美,而且在于能够借此理解时代视野的差异。王能宪的研思属于社会学意义上的“80年代”的产物。我们知道,那个时代也有今人称道的“文化热”。王能宪的书写是庄重的,是把握总体结构的。因此,王能宪对诗文的赏析有着学校教育中的辞章分析。

             那么,王能宪眼里的古典诗文美在何处呢?一言以蔽之,简洁精练。“这是一首五律。首联点题。‘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两句诗10个字,点明题意,交代了季节(秋天)、时间(傍晚)、地点(山中)、天气(雨后),并为全诗的景物描写在时空上、色调上做了一个总的铺垫。”“‘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这简短的一句话,便清楚地介绍了人物的姓名、年纪、籍贯和身份。这种写法也是《史记》的笔法。”“这短短一句,笔墨极少而含量极大,一下子就把滁州城群山环绕、巍峨壮观的景象展示在你的面前。”“文章一开头交代人物的姓名、籍贯和出身。”“文章开头三句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通过王能宪的书写,我们能够理解汉语、古典之美及其表现力。不但有提供总体性解释的抱负,也有汇通古今的视野。虽然是极短的文字,人们读来能够思接千年万载。如谈杜甫诗时提到说,“中唐改革家王叔文遭到挫败时,反复吟诵此联,流涕不已。南宋爱国将领宗泽为大宋江山忧愤成疾,临终前亦诵此二句,三呼‘过河’而卒。”谈到陶渊明时想到龚自珍,“龚自珍也认为陶渊明像屈原写《离骚》一样,是有牢骚成分的,只不过陶渊明的牢骚发得比较巧妙,比较委婉,比较含蓄而已。”谈到辛弃疾时想到梁启超,“梁启超评论这首词说:‘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很有见地的。”

            至于哲理、心理学、教育学等内涵,书中也随处可见,“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这是大自然赐予的无尽宝藏,你我都可以尽情地欣赏和享用。”“用力不如用智,自用不如用物……这不禁使我们想起先秦大哲学家荀子《劝学篇》中的一段话……”不仅如此,王能宪的书中的一些论断今天看来仍有意义,“推己及人,强调对家中仆人儿女要平等相待。作者甚至站在仆人的角度,先分析儿童心理,再体会父母心情,写得入情入理,感人至深!郑板桥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作为一名统治阶级的下层官吏,具有这种进步的思想,应该说是难能可贵的!”

            王能宪的书写有时代的标本意义。从王能宪的书中可以重温一个时代的气象和格局。正如王能宪想到龚自珍、梁启超等人一样,我们今天欣赏古典诗文,也可以想到80年代怎么看,如此才有历史的重量,有时间玫瑰的芬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香茗书吧——时代视野中的古典之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ljh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