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在OA上看到同事X因廉洁问题,离开了供应链开发部的大家庭。心中像打翻了什么,五味杂陈。
在一个周六,于总和我们分享“怎样做到安身立命”。认真倾听着于总讲述的古人的智慧,思考着“内德与外得”,却总感觉离自己太过遥远,太多还不能深刻理解的部分,大概是因为自己才刚刚走出校门,处世尚浅,也从未接触到形形色色的诱惑,光怪陆离的事情。然而后面于总说到她得知此事后,给同事X回复了六个字:“惊诧、痛心、惋惜”。整个人不由得警醒了,仿佛在脑中敲了一记警钟。而这时我的思绪一下子却飞向了窗外。
内德。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脑海中不知觉蹦出苏子与友人的对白。当宋代的老瓶,灌上了千年之后的新酒,又会有什么的感悟呢?对于自身,所谓“变者”是某一秒、某一小时、某一天,甚至某一段时间的想法、行为、情感,但“不变者”在我看来却是早已养成的行为习惯、道德品性、观念思维,以变化的眼光来看,世界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小到细胞分裂、水滴石穿,大到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似乎也没有什么是不变的。时间是最好的检验者。经历千百年的王朝更迭、星月交替,不变的似乎只有文明的传承和万物的规则。而对于人生匆匆几十载,“通过修炼内德来保持自身不变的初心,以便于应对变化的世界”或许是最好的方法。
那么对于企业,“变”与“不变”又是什么呢?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就是我理解的“变”。“不变者”又是什么呢?我思索许久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一天下午,下班回家,路过正门,看着“公平 光明 团结 自由”,如醍醐灌顶般,我找到了答案,“不变者”就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每个经久不衰的企业、家族必定有其恪守的文化与传承。个人势必会淹没在历史的长河,而文化却能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就像一支军队,只要旗帜不倒,番号不灭,永远都会有人扛着它,承载着军魂,一直走下去。
仍记得当初高考作文题目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与地”,茫然地看着题目,脑中一片空白,丝毫找不到一点联系,时间一点点流逝,但我却不知如何下笔。半个多月后,才知作文跑题,语文跌破70,高考饮恨,也多归咎于此。只是单纯觉得这是太过于飘渺的东西。“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与地”这话恐怕只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希文或者是“去留肝胆两乾坤”谭嗣同才能提及的吧。
现在,猛然发觉,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有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尽忠报国"等等的豪情壮志,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着”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入木三分“的天才和汗水,但德却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从孔孟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到老庄的“天人合一”、“回归自然”、“清静无为”,无一不是讲述着自身德行的修炼。但却往往是最被人忽视的,悲乎哉?
外得。
《史记》一针见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权利和金钱,一直以来都是社会的主旋律。三皇五帝以来,或为财,或为权,或为色,上至王侯将相,下至村野匹夫,打得不可开交。从尧舜禹汤到春秋战国,从秦汉魏晋,到唐宋元明清,皇朝不断得更迭着,人却似乎还是那群人,还是黄巢说的实在”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问鼎之心,昭然若揭。然而于此相对,又有几个能做到”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又有个能悠哉游哉得东篱下采菊呢?
诚然,权利和金钱,单单一个,便能改变一个人的所有。但金玉其外,又有多少不是败絮其中的呢?”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耳熟能详的《悯农》为李绅带来了一条康庄大道。但走入官场后的李绅却把悲天悯人抛掷脑后,滥施淫威、牛李党争却构成了他仕途的全部。这样的”得“,真的是”得“吗?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我想,这便是”内德外得“的最好的答案吧。
“惊诧、痛心、惋惜”,与君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