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走近茶文化

走近茶文化

作者: hebl | 来源:发表于2023-06-26 18:16 被阅读0次

中原焦点解决团队高级五期  讲师第13期  贺变丽坚持分享第1838天2023—6—27

        今天,我有幸听张老师讲解茶文化,并给我们实际操作盖碗的泡茶技艺。

一、茶叶的发展

神农时代——咀嚼鲜叶当作药用

春秋时期——生煮羹饮,做茗菜茗粥

唐代——饮茶之风兴于唐陆羽编写了第一部茶书《茶经》,制饼晒干收藏。

宋代——蒸青工艺出现,盛行“点茶”、“斗茶”。

明代——炒青散茶出现

清代——饮茶发生变革,加工方法饮茶方式趋于简化,品饮方式更深入平民百姓,六大茶类基本形成。

        茶叶是一片改变世界的叶子,茶叶作为一种媒介,一种文化符号,不仅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二、中国茶叶的分类

1.基本茶类(六大类):绿茶(信阳毛尖、西湖龙井、碧螺春等)

红茶:(正山小种、金骏眉、祁门红茶、滇红、川红、闽红、红碎茶)

青茶(乌龙茶):(大红袍、铁观音、台湾乌龙、凤凰单丛等)

黑茶:(安化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边茶、云南普洱茶等)

白茶:(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云南白茶)

黄茶:(湖南君山银针、四川蒙顶黄芽、沩山毛尖、广东大叶青)

2.再加工茶类:花茶(茉莉花茶)、保健茶(苦丁)、紧压茶(饼、砖、茯茶)

三、健康饮茶

饮茶应注意:

1.空腹不宜饮茶(茶降血糖,空腹饮茶宜引起茶醉)

2.饭后不宜马上饮茶(因茶中多酚类化合物与食物营养成分发生不良反应)

3.忌茶水服药(特别是西药)

4.儿童可以适当饮淡茶(因茶中含氟,提倡茶水漱口)

5.不喝冲泡次数过多放置时间过久的茶(特别是夏天)

按季节饮茶:冬喝红茶夏喝尖(可以喝绿茶),二八月里喝玉兰(花茶,因为春困秋乏)。

按体质饮茶:不同体质的人,适合饮不同的茶。

人的体质分九种:平和、气虚、阳虚、阴虚、痰湿、温热、淤血、气郁、特禀(bing)。

1.平和体质:脸色红润有光泽、精力旺盛。

适合茶类:适应性好,六大茶类皆可。

2.气虚体质:容易疲劳,稍有活动气喘吁吁,免疫力低下、容易感冒、胸闷、气不足

适合茶类:普洱熟茶、乌龙茶、富含氨基酸高的茶、红茶、少喝刺激性较强的绿茶。

3.阳虚体质:阳气不足,手脚冰凉,害怕寒冷,易拉肚子。

适合的茶类:红茶,黑茶,烘焙乌龙茶,少喝绿茶和黄茶。

4.阴虚体质:容易口干舌燥,手脚心发热,眼睛干涩,内火旺。

适合茶类:绿茶,黄茶,白茶,不宜饮红茶。

5.痰湿体质:容易出汗,出油,舌苔较厚,嗓子有痰,腹部有赘肉,体型肥胖。

适合茶类:可多喝黑茶,因为黑茶具有较好的去油腻作用,乌龙茶也不错。(牧民们喝黑茶多,解油腻)

6.湿热体质:经常感觉嘴里发苦,囗臭,脸上容易生粉刺,火气很大。

适合茶类:绿茶、黄茶、乌龙茶(轻发酵),不宜喝红茶、黑茶。

7.血瘀体质:面色暗淡,眼睛有血丝,牙龈出血,性情急躁。

适合茶类:乌龙茶,尽量不饮浓茶。

8.气郁体质:多愁善感,体型消瘦,经常失眠心慌

适合茶类:乌龙茶和黄茶,花茶。

9.特禀体质:即过敏体质,常鼻塞,打喷嚏,对多种因素过敏。

适合茶类:低咖啡因的茶,不宜喝浓茶,只要不对茶过敏,基本都可以喝。

四、盖碗冲泡方法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

水:泉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通装水:用弱酸性水低于5(茶叶属于弱碱性)

器:盖碗,玻璃杯,壶

泡茶三要素

茶水比例(置茶量):绿茶3—5克、红茶5—7克、乌龙茶7—8克、黑茶5—7克、白茶5—7克、黄茶3—5克

水温:掌握“嫩茶低温泡,老茶高温泡”,绿茶和黄茶水温75—85度为佳,红茶90度以上,黑茶和乌龙茶水温100度,白茶水温95度以上。

明前茶是嫩茶,谷雨之后的茶是老茶。

浸泡时间:浸泡时间过长茶汤太浓,过短则茶汤味淡。

识具

茶道组:又称茶道六君子(茶简、

茶匙、茶针、茶夹、茶则、茶漏)

盖碗:又称“三才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寓意天时,地利,人和”。

公道杯:均匀茶汤,寓意“利分

百家,公平,公正,公道”。

(从左到右依次倒茶,茶倒七分满,留作三分是情意,茶满欺客,酒是要倒满的)

盖碗的冲泡方法:

1、备具:茶,水,赏茶荷,盖碗,茶道组,茶巾,水盂,茶盘,品茗杯,杯托,公道杯

2、行礼:鞠躬礼

3、布具:所有茶具放到位,烧水100度。

4、赏茶:把茶叶放置赏茶荷,让宾客观赏。

5、温具:温盖碗,品茗杯,公道杯

(消毒、提升杯子温度)

6、置茶:投茶5—7克

7、摇香:右手握盖碗,左手托碗底上下摇动,闻其香

8、冲泡:右手握壶注水,(可使用凤凰三点头或定点注水手法)

9、分茶:力求茶汤浓度,色泽均匀一致。

10、奉茶:从左至右(有老人老人先,有女士女士先)伸右手请宾客品饮

11、品饮:闻其香,观其汤,品其味

12、收具:行礼致谢

      茶道技艺精妙,我对此了解甚少,可以读一读唐朝陆羽写的《茶经》,以便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关文章

  • 认识文化,走近茶文化

    最近在反思做的事情,其实接触茶已经很久了。不断与茶对话,不断在对话中调整自己,调整方向,慢慢地才有了今天的味道和局面。

  • 手机摄影《陆羽茶文化博物馆》

    晚上散步菰城苕溪河畔,远远发现一灯光景观,走近才知『陆羽茶文化博物馆』,吸引黄昏健步市民,驻足观看…… 手...

  • 中国茶文化

    走进茶文化,品味茶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中,在漫长的时光中,茶文化依然历久弥新,生生不已! 我国是...

  • 【茶文化】国际性

    国际性 古老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同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 文相结合,演变成英国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韩国茶文化、俄罗...

  • 茶文化系列十

    茶文化系列(十) 继上讲宋代之后开讲明清茶文化~~~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一) 1.明代“废团改散”促进了茶及茶文化...

  • 妙弘禅茶文化会馆

    妙弘禅茶文化会馆 妙弘禅茶文化会馆

  • 杯盏清茗品华夏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只因对茶文化的膜拜,我试图通过自己对茶和茶文化的丁点知识去触摸茶和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 这十条茶知识,你弄错过没有?

    点击题目下方"中国茶文化之旅" ↑免费订阅,走进茶叶的世界,感受中华茶文化的渊源情怀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不经过...

  • 走近,走近

    我悄悄的走近 走近,走近 走近了朝阳撒落的街市 我慢慢的走近 走近,走近 走近了昨日别离的车站 我静静地走近 走近...

  • 倩倩茶道

    华夏茶文化史 (一)历代茶文化概况 1.茶文化的萌芽期(魏晋南北朝):饮茶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我国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近茶文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lkg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