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平习惯了矿区的生活:
少平不知不觉在铜城煤矿干了大半年了。他渐渐适应了这种新环境。最初那些兴奋、忧虑和新奇感,都变成了一种常规的生活。
少平几乎不误一天工,这在老工人中间都是不常见的。新工人有的偷跑回家,被矿上除名,重新成为农民身份;有的家里有当大官的亲戚,被调到地方,再也不用在这个危险地方呆下去了;有的磨蹭着不走,让他们的父亲帮忙找关系。结果,这些人顶多能换一个好点的工种,不可能彻底调出煤矿。
少平没靠山。他也没想过改变自己煤矿工人的身份。这工作虽然危险和劳累,但只要下井劳动,就有相当可观的收入。
钱绝对是最重要的。他要给父亲寄钱,让他买化肥和日常用品。他还要给妹妹寄钱,供她上大学。此外,他得给自己买点喜欢的书刊杂志。他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给父亲箍几孔新窑,建成村里最漂亮的窑洞,让村里人都知道是他孙少平挣下钱箍的,让他们知道他不是一个没出息的人!他要独立完成这件事,不依靠哥哥帮忙——这将是他个人在双水村的一块纪念碑!因为这,少平一天都舍不得休息。
到了发工资的日子,少平领了工资,回到宿舍。宿舍仅剩五个人,其余三人被除名,一人被调走。大家把杂物都堆在那几张空床上。
宿舍零乱不堪,没人收拾整理。少平已经有了一床最漂亮的铺盖。他买了一顶蚊帐,故意给自己创造一个独立的天地,以便自己有个看书的独立空间。他还给自己买了一双皮鞋,穿上特别带劲!
为了不刺激同屋的人,少平尽量克制自己的愉快心情,沉默地,故作卑微地钻进了自己的蚊帐。
有人突然问少平,要不要他的箱子,接着又有人问少平要不要他的衣服和手表等等,这些都是少平要买给自己的东西,他们自己减价卖给了少平,好像少平这么干,帮了他们很大忙似的。确实,要是少平不买他们的东西,恐怕这个月他们就得挨饿了。
只有劳动才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无论是谁,最终还是要崇尚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少平给这些自以为高人一等的干部子弟上了极为重要的一课——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想想那些人初到煤矿的样子和他们现在的处境,真是来了一个大调换。
少平昂然地出了宿舍,来到矿部前的广场上,这里永远是熙熙攘攘的景象。长期在矿下劳动的工人看到啥都稀奇。就连黑水河都是迷人的,它像一位黑皮肤的姑娘吟唱着多情的小调,走到它的身旁,人们会感到如释重负似的轻松。
少平过了桥,来到矿区的天然公园,这里是人们节假日都愿意来转悠的地方。少平坐在草地上,突然想起田晓霞。半年来,他们通信次数虽然不多,但那几封信对少平来说已经足够了。谁能想到一个矿工能有一个省报记者的女朋友呢!恐怕知道了也不会相信,以为他是在吹牛皮哩!
这一切仿佛像一场梦!少平不敢想象他们的将来,或许将来是悲剧收场也未可知。他不敢想下去,在苍茫的夜色中走下山去。
感悟:
少平是个踏实肯干的人,他由开始的无比寒酸很快就变成了宿舍里最有钱的人。这都归功于他一天都不休息的工作态度。到了那样的环境里,有个好爸爸也没用,只要是下矿劳动,只能靠自己去拼命挣钱才是硬道理!这一切都是他从小就在贫困家庭长大,后来又在黄原地区打工的经历锻炼成的结果。
看来,学会吃苦也是一件好事情,它能让你有更强大的生存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