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讲台上三个同学你一句我一语,刀来剑往。中间那个个子高高,架着眼镜,淡定沉稳犹如诸葛挥斥方遒的叫李鹏宇;左边语速超快,反应机敏又面带微笑的是姜家博;右边那个娇娇弱弱,马尾轻挽,声音清脆的叫景含月。
“倒计时,五、四、三、二、一……”
“啊,我们赢了!我们赢了!李鹏宇,好样的!李鹏宇!”
讲台下这群声嘶力竭,满面红光,欢呼雀跃的家伙刚才还屏气凝神,不敢高声语,恐惊台上人呢,一转眼就炸了窝:呐喊声,欢呼声,加油声 ,不绝于耳。相关的组兴奋若疯,吃瓜群众们也连喊精彩!霸气的李鹏宇转身面对台下,伸出大拇指面朝自己,又把拳头狠狠一挥,大喊一声“呀!”好像在说:“舍我其谁!”
同样的精彩下一节又在十四班上演,只不过台上的成了孙兴壮,张祎典,谢向豪,贺晓达,最后笑傲群雄的成了贺晓达罢了。
你问这是在干嘛?这是语文课上的一个环节:飞花令。刚刚下过雪,这是针对“雪”的一场飞花令。
说起它的由来,咱还得追溯到去年。
去年央视的“诗词大会”在寒假里着实火了一把,特别是其中的“飞花令”环节吸粉无数,我更是其中的铁粉一个。
寒去暑来,我接了九年级的语文课。随着年岁的增长,学生们的课堂气氛越来越沉闷,常常是我一个人唱“独角戏”,而下边的一众学生哪管你七十二般计,我自埋头向书本!我一向不喜欢沉闷的课堂,面对这样的情况也是百般努力,怎奈收效甚微。一日忽然想起了“飞花令”,何不引入课堂激激趣?
说干就干,在周五离校前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任务:搜集有关“红”的诗词并背诵,周一来了进行“飞花令”。学生们却一头雾水,竟不知“飞花令”为何物,我费尽口舌总算让他们了解了一二,就等周一来验收成果了,好期待呀!
周一一上课,我就开始了“飞花令”,没想到情况却是乱七八糟:他们竟然拿着纸条在那里念!更有甚者旁边还有人提示,还有的所对诗词同音却不同字……一节课弄得我焦头烂额,身心俱疲!
问题出在哪儿了?我反复琢磨。哦,怪我规则讲的不清,环节设置有误。于是我查网络搬资料,制定了详细的比赛规则:一、参赛选手必须上台进行,远离本组(防止本组提示)。二、只准对古诗词,且不能同音不同字。三、石头剪刀布,赢者先开始。四、必须是背诵,不能看资料。
果然是无规矩不成方圆,有规矩万事好办!制定规则再进行效果好多了。于是每节上课前几分钟我们就进行两组的“飞花令”比拼,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一开始是两组成员逐对厮杀,后来采用击鼓传花的形式确定人选,再后来本组成员选出优秀选手逐一对决,再后来晋级的选手采用车轮战再燃战火……规格越来越高,形式越来越新颖,厮杀越来越白热化,选手越来越优秀,内容也越来越精彩!单单一节课的前十分钟已远远难以满足学生们的要求,于是星期三的晚自习成了他们的决战时!
虽然一开始这样的形式学生并不买账,但随着精彩程度的增加,分值的升高,他们参与的热情也越来越高!因为分值的高低会影响到他们周末作业的多少,傻子才会不去争取呢?
淘汰赛,晋级赛,决赛……随着比赛的深入,语文课堂也越来也活跃,学生们变得积极了,大胆了!更加可喜的是他们能把所背的诗词学以致用,运用到作文中去,学生的作文语句越来越形象,加了诗词的作文看起来更是文采飞扬,颇有古典韵味!还有,他们本是新组的班级,缺少凝聚力,而活动是最能让学生融入班级的,九年级大型的活动较少,飞花令无形当中就让他们小组盒子,班级凝聚起来!
如今,每个周末学生都会问我:“老师,下一周的飞花令是什么字?”我心中特有成就感!原本只是为了课堂激趣的小把戏,却带来如此丰硕的成果,是不是有一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觉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