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冬至,我多想吃一顿爸爸、妈妈做的饺子。
小时候每到冬至,爸爸会早早买回肉,妈妈会垛一大盆的萝卜肉馅,中午我们姊妹几个会美美地吃一顿饺子。
可惜,爸爸走了,妈妈年龄大了!我再难吃到父母做的饺子了。
弟媳明天一定会给妈妈包饺子吃,她是一位非常有孝心的媳妇。
话说冬至,冬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一个中国人很重要的传统节日,因为这一天阳气即将上升,有万物开始的意思,故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而冬至这一天一定要吃饺子,无论富贵贫贱,无论身处哪里,而冬至这天,你一定要吃一碗饺子,因为饺子是中国人的国食。
饺子以前叫做“混沌”,汉代以后叫“馄饨”,唐朝时叫“粉饺”,后来宋元时叫“牢丸”叫“扁食”。
为什么中国人把饺子看的如此贵重?而且还要冬至这一天有吃饺子的习俗呢?
第一种说法
冬至吃饺子是中华的先民为纪念一位远古的神盘古,因为盘古砍开天地,分开阴阳,乾坤始奠,有万物开泰之意,所以为了纪念这位开天辟地的祖先神,我们的先民就发明了这种叫做“混沌”的食物来纪念盘古。
盘古正是道教的元始天尊,冬至这一天正是元始天尊的圣诞之日,所以冬至这一天是中国人纪念元始天尊的,所以冬至这一天,只要你是中国人,无论你在哪里,只要你吃饺子,那你就是在纪念元始天尊,纪念我们民族自己的祖先神。
第二种说法
从前,河南南阳有个名医叫张仲景。他医术高明,不管是什么绝症、险症,都能手到病除,所以人们称赞他是妙手回春的医圣。
张仲景原在长沙做官,年纪一大,就告老还乡了。还乡的时候,正逢农历腊月,寒风刺骨,雪花飘飘,白河水也结了冰。一路上,他看到那些为生计奔忙的穷人,面黄肌瘦,衣不遮体,有好些人的耳朵都冻烂了,心里非常难受。
张仲景看到百姓受苦,心里非常难受。
张仲景一到家,登门求医的人就很多。骡马来,轿子请,官宦人家,乡里豪绅,还有那些富得流油的生意人,整日把张仲景围个不透风。
可张仲景心里总记挂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乡亲。冬至那天,他叫弟子们替他行医,自己来到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盘起大锅,说是专门舍药给穷人治冻伤的。
舍的药叫“祛寒娇耳汤”: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放在锅里煮熬;等熬好后,把羊肉和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娇耳熟后,分给来吃药的人们,每人给一大碗汤,两只“娇耳”。
人们吃了,只觉得浑身发暖,两耳起热。张仲景热心为大家治病,从冬至这一天起,一直治到年三十,人们的耳朵都被他医治好了。
从冬至吃到了除夕,治好了冻耳。
后来,每到冬至这一天,人们想起了当年张仲景热心为大家熬药治病的情景,就仿照着“娇耳”的样子做一种食品。为了区别“祛寒娇耳汤”中的“娇耳”,有的人便称它为“饺耳”,有的称它为“饺子”,也有人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的。
后来人们还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耳朵。所以,到了冬至这一天,好多地方都忙着包饺子吃。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节日冬至的地位不亚于新年。那么,在文人墨客心里,冬至又是如何一番模样呢?
杜甫的《小至》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杜甫《冬至》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陆游《辛酉冬至》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梅尧臣《冬至感怀》
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
范成大《满江红·冬至》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
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
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
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昼永,使眠熟。
门外事,何时足。
且团奕同社,笑歌相属。
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
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