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将昨天的内容重新回顾一遍,逻辑六层次分别为愿景、身份、信念、能力、行为、环境。
前面三个为潜意识层次,是根本,决定下三层,它有不容易察觉的特点;后面三个为意识层次,是上三层的自动反应,有容易被放大的特点。
举具体的事例,分析六层次在生活中如何影响一个人的。例如,孩子考试,考了70分。
面对同样的问题,反面例子是,父母对孩子说,你怎么那么笨,才考了70分,别人家的孩子都能考90多分,你什么都干不好。
这几句话深深的打击了孩子的是自信心,首先考试得了70分,这是一个行为由行为上升为愿景、身份和信念。
如何理解呢?行为是考试得了70分,你怎么那么笨,给孩子下定义,否定他作为一个学生的身份,说他笨,就是影响着他潜意识里的信念,语言的杀伤力是非常大的。
这里提到"别人家的孩子",这是在做比较,最终下定义是你什么事都干不好,这里面还包含着否定孩子接收到的信息,是父母不够爱他,孩子会攻击自己,得不到父母认可,什么就都干不好。
同样是孩子考了70分,举一个正向的例子。父母对孩子说,你是一个会思考的孩子,爸爸妈妈很爱你,这次考试考了70分,你能给我分享一下发生了什么?
孩子接收到的信息首先是鼓励,会思考它影响的是潜意识中的信念,同时赞同他作为一个学生,能够做好他自己的事情,表示无论考多少分,爸爸妈妈都很爱他,爸爸妈妈的爱不会因为他考试分数而受到影响,肯定他作为家庭中的一员,这本身就是的价值。
这次会考70分,对这个分数不评判,然后跟他沟通交流,让孩子自己分析考出这些分数的背后的原因,不管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孩子分析以后,会自己想办法调整,作为一个学生,做好他应该做的事情。
没有收到父母的指责,会比较轻松,以愉快的状态投入学习中。意识到每次考试只是人生阶段中的一件事情而已,并不能因为一件事而否定一个人整个的人生。
以后如果再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通过上面的分析,明白应该以哪种方式与孩子沟通,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这就是逻辑六层次在生活中的运用场景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