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3616字 阅读时间:10分钟
豆瓣小组里,有80后新父母这样调侃自己:“ 咱当孩子的时候,啥问题都是孩子的错;等咱当了父母,啥问题都是父母的错了。”
其中透露出的自黑式幽默,做父母的难,咱们是看出来了。
做父母,养育孩子,为何难?难在哪里呢? 有没有破解困境的办法呢?
了解、掌握养育孩子这个复杂体系的三条内核!樊登老师在他的《陪孩子终身成长》一书中给出了答案,提出了养育孩子最重要的三点。
有复杂体系就有简单体系,那么,这两套体系分别指的是什么呢?
这个世界的运行可以大致分为两套体系,简单体系和复杂体系。
我们从小到大受到的理工科教育几乎都是简单体系的范畴,简单体系的特点是可追溯,能够找到明确的因果关系,上游做出改变,下游就能看出反应。比如想要搞清楚汽车是什么样的,就要搞清楚底盘、轮子、发动机、变速箱、电动机、车壳、电子系统等等,简单体系是由一个又一个因果关系明确的零配件组装而成,属于机械体。小到一辆自行车,大到一架飞机都是属于简单体系。
人们在简单体系的教育中长大,很多人做事的方式都很简单,比如看看别人怎么做,自己照做就行,父母怎么养育我们,我们就怎么养育孩子。
那么,复杂体系又是什么样的呢?简单来讲,复杂体系就像是一个生命体,可以自我进化,自我迭代。比如一座花园,一片森林,沙丁鱼群,整个蚁穴,等等。当一个体系复杂到一定程度以后,简单科学的原理就无法解释它了。例如生活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简单体系是靠一个又一个简单的程序通过复杂的组装而成,可追溯,可还原。
复杂体系能够生生不息地迭代进化,却有着非常简单的内核在驱动。
例如海洋中的沙丁鱼群在一起游,鲨鱼来咬沙丁鱼的时候,沙丁鱼会自然散开形成一个洞,单个的沙丁鱼是没有智商的,为什么一群沙丁鱼可以完美地做出这个动作,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沙丁鱼的原则很简单,就只需要三条规则:第一条:紧跟前面的鱼;第二条:跟旁边的鱼保持等距离;第三条:让后面的跟上。
然而,养育孩子是一个典型的复杂体系的问题。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无法判断是哪一件事,哪一句话,哪一段经历的影响,刷新了他的价值观。无法追溯,也难以验证。
沙丁鱼的三条规则是沙丁鱼群复杂体系的内核,那么,孩子成长这个复杂体系的内核是什么呢?
樊登老师在书中总结了三点:
一、无条件的爱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
无条件的爱,是指你对孩子的爱里没有交换,没有威胁。只有你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孩子才会对你无条件的信任,无条件的依赖。
无条件的爱可以给孩子带来信任、尊重和安全感。
相信绝大多数家长都是爱孩子的,但是,你给孩子的是无条件的爱吗?
建立无条件的爱,需要与两样东西做斗争:一个是交换,另一个是威胁。
什么是交换?比如,你想要孩子考出好成绩,于是对孩子说“期末成绩考进全班前三,就给你买辆自行车。”到期末一看成绩,孩子考了第四。“考得这么差,自行车不买了,下学期继续加油!”
当父母把成绩与奖品挂钩,孩子立刻能感觉到父母爱的是成绩,根本不是自己。
当父母总是用交换的手法来鼓励孩子的时候,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认为所有一切的事都没有意义,没有快乐,也没有幸福感。即使得到了奖励,带来的快乐也是一时的。
关于学习这件事,最重要的是求知之乐,是获得知识本身的快乐和自尊水平的提高。如果父母用物质去交换,只会得不偿失。
什么是威胁?
上次去朋友家做客,朋友三岁的女儿有点怕生,不肯叫叔叔,朋友在一旁叫女儿:“快叫叔叔,你不叫,爸爸就不爱你了。”
“不爱”已经成了很多家庭的口头禅,成了我们跟孩子沟通最简单的方法。这种方式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爱我是有条件的,我需要按照父母的要求行事,否则就得不到他们的爱。
通过威胁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会破坏孩子心目中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安全感。当孩子在一个家庭中没有安全感,就会特别无助,无助带来叛逆,当孩子稍微长大一点,孩子就会通过叛逆的方式,去测试父母是否爱自己。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呢?
无条件的爱不是溺爱,溺爱是无论孩子做什么,家长都支持。比如孩子去跟别人打架,家长认为只要自己的孩子不受伤就行,这就是溺爱。
无条件的爱是温柔而有边界的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帮助他规范自己的行为是为人父母的责任。
当我们规范孩子错误的时候,可以首先表态:“因为我是爱你的,所以我坚决反对你做这件事,我要跟你好好谈谈这件事。”
谈完之后,一定还要再说一句:“虽然我今天批评了你,但是我永远是爱你的。”
二、帮助孩子建立价值感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讲到,一个孩子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两样东西,一个叫做“归属感”,另一个叫做“价值感”。
归属感是一个人要知道自己属于哪一个家,知道自己在家里人这个团体里,是被无条件包容和接纳的。如果我们学会了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孩子自然也就能找到归属感。
价值感是让孩子有动力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记得电影《警察故事5》里有这样一个情节:警察去抓捕一群高官的孩子,这群孩子的独白就非常符合无价值感的心理特点。他们对警察说:“你们天天骂我们是垃圾,骂我们一事无成。我今天就做给你看,我就是什么都不行!”
一个没有价值感的人,不敢承担责任,不敢努力学习,不愿意改变自己。
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孩子建立价值感呢?
你要给孩子做事的机会。很多家庭的孩子根本不会做家务,是因为父母不让孩子参与学习以外的其他任何事。这会让孩子压力很大,如果学习不好,就对家庭没有任何贡献。
要学会在孩子做对事情的时候,及时给予孩子正面反馈,帮助孩子塑造正确的行为,并建立价值感。
樊登老师曾分享过一个案例,儿子嘟嘟去参加同学的生日趴,在约定的时间提前到达,樊登对儿子嘟嘟说:“你今天在约定时间之前到达聚会地点的行为,说明你是一个守时的人,守时是对别人的尊重,也会得到对方的尊重,是非常重要的品质,爸爸感到很欣慰。”从此,嘟嘟没有迟到过。
当一个人拥有了价值感,自尊水平也会比较高。自尊带来自律,他能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所以自律性也会比较强,自然能管好自己。
三、培养终身成长的心态
樊登老师在分享《终身成长》这本书的时候,把终身成长叫作“美德背后的美德”。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固定型心态的人,一种是成长型心态的人。
一个人,即使很有能力,也愿意为这个社会做贡献,但如果他是固定型心态的人,做起事来就会很困难,原因在于他做事的目的并不单纯,他做事的目的就只有一个——证明自己,这就给他自己带来了很重的负担和包袱。
例如,同样是谦虚,如果一个人是为了在别人面前显得谦虚而谦虚,说明他就是属于固定型心态的人。而对于成长型心态的人,他谦虚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人生路还长,还有很多事需要做,还有许多知识需要学。
积极的语言互动,让孩子拥有成长的心态。
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自于与父母的各种互动。比如,有的父母很在乎孩子的成绩。如果孩子考得不好,父母就立即说:“你看这成绩怎么回事?”孩子说:“我进步了。”父母反问:“你没看到前面还有那么多人?”
如果父母总是需要孩子证明自己,并用这件事来威胁孩子,那么孩子从小到大的生活就是不断地证明自己。而正确的做法是帮助孩子弱化来自外界的评价,把注意力放在过程上。
同时,学习成长型思维,要允许失误和挫折。如果一个人害怕犯错,就只会裹足不前,待在自己的舒适区不愿意去尝试有挑战的事情,从而丧失很多进步的机会。
好多人学习进步不了,就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评判总是:“我为什么记不住,我是不是智力不如别人?”当犯错的时候他们就会想:“我为什么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
我自己就曾有过这样的心态,当一个人太在乎结果,对自己太喜欢批评的时候,就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后来通过心态慢慢调整,逐渐能看到自己进步的一点点,好好地认可自己,才会感觉到满足和开心,也会越学越好。
培养孩子终身成长的心态,首先要建立无条件的爱和价值感,这两个是前提,接下来,就是要学会表扬孩子,记住,一定要表扬他的过程和动机,而不是表扬结果。同时,父母自己也需要培养终身成长的习惯,成为孩子言传身教的榜样。
工具和方法是让我们最大可能的接近正确。《陪孩子终身成长》一书帮助我们指出了生活中最常见的育儿过程中踩过的坑,并给予了具体有效的解决方案,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要在生活中去实践和运用,不要让我们的孩子重蹈自己成长过程的覆辙。
孩子更像是一片森林,而不是一辆汽车。他不能通过简单的机械化手段切割、打磨、挤压、组装,否则,我们最后得到的就是一部考试机器:会考试,能拿高分,但是对知识没有热情,对他人没有感觉,不爱社会,不爱家人。
如果你相信孩子更像有生命的森林,就要允许他用自己的方式生长。你能给予的是阳光、雨露、适当的肥料、陪伴和耐心。最终,他长成的样子一定和你设想的不一样,但一定有惊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