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文课堂
第1067期【教学设计】

第1067期【教学设计】

作者: 三人行语文工作室 | 来源:发表于2022-03-01 17:55 被阅读0次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文/韩月娥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 体会本文笔法简洁而内涵丰富的语言特点,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笔下“世外桃源”的美好情景。

    3. 探究文章结尾,体会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有个地方,一问世就受到追捧,成为了顶级流量的打卡地,诗仙李白为它写诗“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诗佛王维为之痴迷“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就连毛泽东的诗中都写到“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大家知道这个网红打卡地是哪儿吗?

            对,是桃花源。

            今天我们就一起追随作者走进《桃花源记》,一起去感受作者笔下“世外桃源”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本文内容。

            预设:东晋太元年间,一个武陵渔人偶然发现桃花林并进入桃花源,探访桃花源,逗留了几天后离开并再寻桃花源。

    2.用小标题概括每段内容。

            发现桃花林——(    )桃花源——(    )桃花源——(  )桃花源——(  )桃花源

          本文以_________为线索贯穿全文。

    三、品析语言,探访桃源

    留白: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是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文学作品中的留白,还能够使文章更简略。

          文中有两处“留白”,笔法简洁而内涵丰富。

    1.留白一:“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你觉得渔人会对太守说些什么?

    结合课文,用句式“那里______,真是个______的地方。”

    预设:

            那里桃花灼灼,一阵风过,落花纷飞,芳草鲜美,真是个诗情画意的地方。

            那里土地平坦,房屋整齐,田地肥沃、桑竹茂盛,真是个美丽如画的地方。

            那里小路纵横,鸡犬相闻,真是个太平安宁的地方。

            那里人民安居乐业,老人小孩其乐融融,真是个幸福和乐的地方。

            那里人们热情待客,挨家宴请,真是个民风淳朴的地方。

            那里家家户户邀请渔人这个“不速之客”,真是个充满信任友善的地方。

            那里景美、人美、生活美,真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那里没有战争,没有赋税,真是个在动荡年代人们心中理想的地方。

    板书归纳:

          自然景色美    美丽静谧,犹如仙境

          生活环境美    土地肥沃,环境优美

          幸福生活美      人人劳动,安居乐业

          社会风尚美      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宁静美好、和乐富足的世外桃源)

    2.留白二: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出示背景:东晋太元年间(公元376-396年),政治极度腐败,赋税徭役繁重,战争频发,短短21年就爆发大小战争60场。

    其结果是:

    ①男不被养,女无匹对,逃亡就去,不避幽深。(《晋书·刘毅传》)

    ②赋役严苦,贫者不复堪命,多逃亡入蛮。(《宋书·荆州蛮传》)

    渔人对桃花源人说了些什么?同学们依据背景材料和课文内容,以小组为单位,一人当渔人,其他组员当桃源人,进行对话展示。

    预设:

    桃源人:外面的百姓生活的怎么样呀?

    渔人:唉,一言难尽

          ……

    师小结:

    桃花源外的世界有严苛的捐税

    桃花源外的世界有频繁的战争

    桃花源外的世界生活困顿、朝不保夕。

    桃花源外的世界亲人离散,民不聊生

    ……

    可谓是:

        入桃源,良田美池,怡然自乐。

        出桃源,荒野白骨,民不聊生。

    3.小结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没有赋税徭役、人人平等、宁静安乐。

    四、探究结尾,感悟主题:

    1.文章的结尾写到渔人复寻桃花源而不得,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后遂无问津者”,这样的结尾说明了什么?

    预设: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境界。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

    2.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世外桃源?

    预设:本文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以此来寄托他的社会理想。客观上,本文也反映了当时人民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愿望。

    五、拓展延伸:

          原来,所谓世外桃源只是一个梦。这是渔人的梦,是刘子骥的梦,也是陶渊明的梦。

          这也是中国古代先贤共同的梦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老子》)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大道之行也》)

          其实,我们每代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世外桃源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                                           

          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

          绿水青山就是我们这座现代桃源关于自然环境的梦想,“两个一百年”就是关于经济和人文环境的梦想。桃花源,梦想所在,“再见吧,新冠病毒”,是现阶段全世界共同的桃花源;努力学习,实现个人理想和人生价值是我们今天每一个人的桃花源……

    六、师寄语

            即使风再狂,雨再大,都不忘记给自己的心田种下一个桃花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1067期【教学设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lqj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