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是台湾女作家林奕含的作品,也是她留在人世间唯一的作品。
一直想写这本书但却不知如何下手,先从作者林奕含说起吧。她生于1991年,是个聪明漂亮的女孩,却因重度抑郁症于2017年4月27日自杀身亡,享年26岁。
纵观林奕含短暂的人生,抑郁与她相伴相生,并最终将她吞噬。
自从高中二年级开始,她就与重度抑郁症共生。她说抑郁就像是失去一条腿或者失去一双眼睛。
人人都告诉我说:“你要去听音乐啊。”
“你要去爬山啊。”
“去散心啊。”
“你跟朋友聊聊天啊。”
但我知道不是那样的。
我失去了“快乐”的能力,就像有人失去了他的眼睛,再也拿不回来一样。
与其说是快乐,不如说得更准确一点,是热情。我失去了吃东西的热情,我失去了与人交际的热情,以至于到最后我失去了对生命的热情。
这是林奕含在婚礼上的致辞,她准确地道出了抑郁的本质,并不像平常人们想像的那样可控,它不是心情不好,随便做些什么就能改变。
它是一种能力的丧失。
林奕含说失去了热情,而我通常会称之为“欲望的丧失”。
接下来她又进行了更为形像的描述:
试想一下有人得了白血病。
你绝对不会跟他说:“我早就跟你讲,你不要跟得白血病的人来往,不然你自己也会得白血病。”
你也不会跟他说:“都是你的意志力不够,你的抗压性太低,所以你才会得白血病。”
你也不会跟他说:“你为什么要一直去注意你的白血球呢?你看你的手指甲不是长得好好的吗?”
你更不会对他说:“为什么大家的白血球都可以乖乖的,你的白血球就是不乖呢?让白血球乖乖的很难吗?”
这些话听起来多么的荒谬,可是这些就是我这么多年来听到最多的一些话。
对于抑郁症的病因比较权威的解释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
抑郁症会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它的外在表现是情绪的失控——不受理智控制的失控。
比如我好端端地活着,但我却执意认为我会死。不管理智如何说服自己——你看你身体健康,生活在和平年代,又遵纪守法没有任何高危行动,你怎么会死?
但情绪它不听,它像脱缰的野马,一次次在幻想中杀死自己。
如果简单地认为“听听音乐、爬爬山”情绪就会乖乖听话,那和“听听音乐、爬爬山”白血病就会好一样荒谬。
但我的比喻与林奕含稍有不同,我认为抑郁症是驾驶一辆失控的车。
它是失控的,但我依然在努力驾驭。
这是一场危险的狂奔,稍有不慎就车毁人亡,但我还在努力地、竭尽所能地不让这一切发生。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这本书很美、很惨烈。
张悦然说:“这部小说所展示的深刻悲剧在于,文学可以化作咒语,使人催眠,在漫长的反抗中,女孩渐渐开始享受受害者的角色,着迷于这场自己向恶魔的献祭。”
我不认同她说的“漫长的反抗”,但“献祭”二字十分到位。
文中多次把房思琪比做“羊”,她是祭品,美丽而安静地任人侵害。
她第一次被老师非礼时,她忐忑地说:“不行,我不会。”
后来的思琪在日记本里写道:
为什么是“我不会”,而不是“我不能”?
这是一辆失控的车,而她却着迷于驾驶它冲向深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