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人类最美的情感,常常包含情爱、友爱、父母之爱……生活在大千世界中,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被各种爱包围着。
面对孩子的教育,父母总是把全部的爱都无私地给孩子,也不觉溢满。然而,有时候爱的过了头,便是一种温柔的伤害,成了百分百的“溺爱”。
溺,在字典中解释是“淹没”,那么“溺爱”就很好理解——被爱淹没。被爱淹没的孩子,其实就是父辈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这些举动也许你正在溺爱孩子
溺爱孩子,是父母对孩子爱的过了头的本能的情感关注。细细思量,很多家庭中都存在这种现象。可是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却浑然不知,甚至习以为常。有这几种教育方式的家长就一定要注意啦,也许你的教育中已经存在溺爱孩子或者正在一步步靠近溺爱的边缘。
特殊对待生活所需。如今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这就导致很多孩子在家庭中成了名副其实的“小王子”或“小公主”6+或或4+1的教育模式,在社会上表现的非常突出,全家人的教育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使孩子的点点滴滴都享受着“特殊待遇”。
彬彬就是在这样的特殊待遇中成长出的特殊孩子。很小的时候,只要彬彬睡觉,全家人不敢有谁出声音,要是屋里有点动静声响,彬彬绝对被惊醒而哭的昏天地黑;每顿饭菜,妈妈都觉得必须以冰冰的口味为重,什么葱呀蒜呀辣子呀,全部靠边站,饭里绝对不得出现葱姜蒜的半顶点影子;每次生日,请同学、买蛋糕,过的热闹非凡,却不知道自己爸爸妈妈的生日……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从小就有很强的优越感,比如性格自私、不懂得关爱他人、更不会替他人着想、自私自利的个性,让他成了别人眼中的另类。
过分关注孩子的位置。有溺爱现象的家庭,孩子始终处在溺爱漩涡中,父母时时把孩子当成自己家人关注的焦点,事事都以孩子为主。而且在父母眼中,孩子就如家里的小太阳,及时家里来了客人,孩子的种种优越感都要表现出来,比如饭熟了先给孩子吃,还一味庇护“宝宝吃饭慢,让宝宝先吃”,家人和客人聊天,孩子更是“人来疯”,爬高爬低,无畏无惧,父母也司空见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不论家里人还是集体中,总会觉得所有人都得以自己为主。久而久之,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这样的孩子在集体中就没有办法和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轻易满足孩子的要求。时时处于“尊优”的孩子,几时父母条件不好,都会提出一些不合实际的要求。有的父母也不问原因,就全都满足了。有的父母条件好一些,喜欢给孩子大量的零花钱。孩子可以拿着钱随便花,满足各种愿望。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在心里形成一种优越感,还会觉得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轻易得到。这样的孩子,很难理解父母赚钱的辛苦,也不会懂得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更不会发扬自力更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的孩子一旦遭遇家里不幸,就会变得自暴自弃。
任由孩子散漫成性。每个人天生都有惰性。就如很多父母在修假的时都会熬夜睡懒觉,孩子也生活颠倒,游戏玩耍没有规律,而且黑白颠倒。在这样的状态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就很容易养成懒散的习惯。有老师说5+2的教育等于零,就是说老师在园辛辛苦苦教育五天,结果两天放假,孩子的好习惯星期一就成了零。分析这样的孩子,长大容易缺乏上进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随心所欲,有始无终,没有目标,也没有理想。
包办代替成了常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有些事情就要交给孩子做,但是好多父母总觉得孩子做的不够好,或者是孩子做了就浪费很多时间,还说“与其浪费时间,不如我做了”。殊不知,这样做,就是真真切切的“包办代替”。那样子节约时间,还让孩子不是很忙。
(后续写如何真爱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