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有这样的规律:白天和黑夜、寒冷和酷热、干燥和潮湿、一年四季变化,万物都在不断地变化之中,这种变化规律是中性的,没有好,也没有不好,不为人的意志所改变。
所以做事情一定要遵循规律,因事制宜,因势利导。
养生,就是要顺应规律,把精神安顿在身体中(故精神安乎形),精神够,人的寿命也随之变长了。
寿命中的“尽数”,并不是本来短寿的再接续一段去拉长它(非短而续之也),而只是活够一个人应有的寿数罢了(毕其数也)。要点在于消去危害精神的因素(在乎去害)。
危害精神的因素:食物太重的口味,太剧烈的情绪,过度的气象(大寒、大热、大燥、大湿、大风、大霖、大雾)都会对人产生危害(则生害矣)。
要养足精气,就必须知道精气的富集之处。鸟类在于翅膀,野兽在于四足。(所以,人多散步是很有益处的!)
精气一旺盛,能启发人的智慧。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成语之出处),是因为老在运动。身体和精气的关系也是这样(形气亦然),精不流动那气就会郁积在身体的某处。
吃饭,口味不要太重,不要贪吃,尽量不要饮用烈酒,按时吃饭(食能以时),身体必定无病(身必无灾)。
用餐一定要口味适合(口必甘味),要平和精力(和精),端正容貌(端容),饮食养生过程中要神清气爽(将之以神气)。这样,四肢百骸就通透畅快(百节虞欢),食物的全部养分和精气就都能消化受用(咸进受气)。饮用菜汤酒水必定小口下咽(饮必小咽),吃相端正,不要乱动(端直无戾)。
好了,今日就分享到这里。
读吕氏春秋,品人生修身,启人生智慧,希望对您有所启发,欢迎在下方留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