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商鞅使秦国变得强大,无疑是用他的法令,用的他的意志,用的他的才智。他的变法还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他接受秦国的求贤令,又三劝秦孝公,为秦国征战四方。他对后世以及人民的作用更是远大的,他的法令有的沿用至今不过只稍有改动,还让秦国人民富强了起来,成为了华夏变法第一人。
关键词:商鞅,变法,作用
引言:商鞅是卫国人,因不得志而去秦国,开启了他的变法。
一,他使秦国变得强大。
首先从他创的变法来说。
他的的变化使秦国由弱到强,最后征服了其他六国。可是他究竟用了什么法律来使秦国变强呢?
先从民用上来说,废井田,开阡陌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统一度量衡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均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首先要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全国上下有了标准的度量准则,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的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而且赋税制和俸禄质的统一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从政治上来说更是远大的,立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意思是只要你有军功就可以封爵。在战场上立的功越多,你的爵位就越高。
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这就是一人犯罪全家,全家受罪就连旅店的老板也是,只要客人没有官府凭证者入住,店主也要连坐。
所以正确的法律才能使一个国家变得强大。
其次,他变法坚决。
这时我们要找一个从战国时期和他一样变法的人。吴起。
从买官就可以看出吴起是严禁买卖重要的官位,而商鞅是严禁买卖官位,这是其一。
商鞅在太子犯法之后,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又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虔,以墨刑处罚了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公孙贾。这是其二。
新法在民间整整实行了一年,秦国老百姓到过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之后,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的高兴,路上没有人给别人的丢的东西为己有,山林里也没有了盗贼,家家富裕充实人民,勇于打仗,不敢私争乱斗,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定,当初说新法不方便的,请过老百姓又有说法令方便的。这时商鞅却又体现出了他变法的坚决性,他说这些都是扰乱教化的人,于是把他们全部都迁往了边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敢议论新法了。这是其三。
这三例足以看出了商鞅他变法的坚决,侧面印证了秦国法律严苛都是他的功劳。
最后,他异常的聪明,在一年的时候,秦国军队在马陵打败魏军,俘虏了魏国的太子申。这里我们要说说他是怎么俘虏的,其实商鞅他骗公子申说两个人喝一次酒,这件事就过去了。公子申也答应了他的邀请,就和他一起去宴会,不过在宴会的时候,商鞅布下伏兵将公子申俘虏了,魏军也就不攻自破。
这里会有很多人说商鞅阴险狡诈,不是以真正的本事取胜的。可他为什么不是聪明呢?他利用了他的种种关系,巧妙的骗过了公子申,所以只能说是公子申不谨慎,不能说是商鞅狡诈。
所以他的聪明也是秦国变得强大。
二,商鞅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奠定者。
首先,接求贤令,投奔秦国,主张变法。
商鞅之前在卫国,卫国的实力无疑是比秦国强大很多的,可商鞅慧眼识珠,不管秦国虽然比卫国弱,但是他还是去了秦国。不过,这当然也有他在卫国不被重用的原因。他一到秦国,就对他的朋友景监说,他自己要见秦孝公,因为他想找秦孝公变法,使秦国变得更加强大。
因为在当时秦国还比较弱小,必须由变法,来改变当下秦国的国情,让秦国变得强大起来。
在当时,秦国对他们的国家已经没有了希望,他们根本不敢想去进攻其他诸侯,只求得保护他们的贵族头衔就行。
可是商鞅来了之后,这个情况就大大的改变了。
其次,三次劝说秦孝公,又使秦孝公看到了秦国的希望,所以商鞅为后面的变法奠定了基础。
商鞅见到秦孝公,是宠臣景监引荐的。
第一次见面,商鞅还弄不清秦孝公的想法。他试探性地从三皇五帝讲起,还没说完,秦孝公已经打起了瞌睡。事后,秦孝公怒斥景监:“你推荐的什么朋友,就知道夸夸其谈。”
见到秦孝公的这个反应,商鞅反而高兴了:“原来秦公的志向不在帝道。”第二次见面,他又从王道仁义讲起,秦孝公的兴致比前一次好点了,但还是觉得不着边际,哈欠连天。商鞅更高兴了:“秦公志不在王道。”
于是,第三次见面,商鞅劈头就问:“当今天下四分五裂,您难道不想开疆拓土,成就霸业么?”
秦孝公立刻精神了,他要的就是霸道!听着听着,他不由自主地向商鞅靠拢。最后,秦孝公不再矜持,激动地握住商鞅的手:“请先生教我。”
从这三次却说商鞅完美的把握了秦孝公的性格,试探他出了秦孝公,他究竟想要怎样的国家和变法?他发现秦孝公的心不在帝,道也不在王道,只想要霸道。这无疑也和商鞅重合了。商鞅身为法家要的就是霸道,他的想法与秦孝公不谋而合,所以秦孝公格外的信任商鞅,这为他以后的变法无疑就顺利了很多。
最后,经过变法之后,为秦国征战四方。
一次,商鞅带大军杀向了魏国西部,而在这里驻守的是商鞅的老朋友,他叫公子卬。商鞅摆好架势后,没有直接让人去进攻,而是给自己的老朋友写了封信,他在信里说,咱俩以前关系那么好,现在却要在战场上见,我实在是不忍心开打,要不咱俩见一面吃个饭,看看能不能谈和,这样对两边的百姓都好。公子卬是个实诚人,他真的去了,见了商鞅,和他喝起酒来。可是正当两个人喝的正高兴时,突然之间铠甲刀鞘声入耳,几个先前埋伏好的士兵冲进来绑了公子卬。虽然他赢得不怎么光彩,不过也是为秦国攻占了几座城池。这只能说商鞅抓住了人性的弱点,用计攻下了魏国的城池。
所以,以上三点,正是商鞅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的基础。
三,商鞅对后世以及人民的作用。
首先他的法令沿用至今不过只稍有改动。
例如郡县制,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 ,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
在第二次变法中,普遍推行了县制,制定了法律,统一了度量衡制,建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政权。他禁止私斗,奖励军功,制定二十等爵制度,这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
他打击反对变法的旧贵族,并且“燔《诗》《书》而明法令”,使变法令得以贯彻执行。由于这一切,秦国很快富强起来,奠定了此后秦统一全中国的基础。
所以,我们如今的法律有些是站在商鞅的肩膀上形成的。
其次,他的法令使秦国人民富强了起来。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於公战,怯於私斗,乡邑大治。意思是: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为私利争斗,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定。
这印证了商鞅的严苛的法令使人民富强,人民都为了国家而战,因为治国以民为本,所以商鞅这就恰好印证了这句话,只有当人民好了,国家才能好起来。
所以他的法令无疑。使秦国的人民富强了起来。
最后,商鞅的变法无疑是特别成功的,由此他也有了一大批的追随者,例如王安石。
王安石曾经还这样说到:“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意思就是:从古至今,管理百姓在于讲信用,说到做到。商鞅就很讲信用,以一言为重,以百金为轻。你们这些变法的反对派怎能随便指责商鞅呢,要是有商鞅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新法怎能不顺利推广?
这是在肯定商鞅的治国方略。所以王安石也开始了他的变法,使北宋富强了起来。
所以,这就是商鞅变法的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