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铿锵有力的声音,坚定不移的决心,始终如一的追求。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对法治矢志不渝的追求,更是党对全国各族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
横看中外历史文明之演进,纵观中国数千年王朝之更迭,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这一规律始终伴随着历史的车轮穿越千年而来,使现在国家从中得到体会,从而使其成为一个国家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的基本准绳,也成为一个国家谋求,推进,发展自身实力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在我国得到了重大发现,法律体系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完善,推动全面依法治国不断深入人心。
“天下从事着,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古往今来,既有强汉盛唐的雄风,亦有大国盛世的荣耀,凡以强国之资立于世界之巅者,必循德法以立己身,战国时期,卫鞅以法家思想变革西秦,短短数年,秦国以贫瘠之地,虎狼之师挺进七雄之列,从此,天下再无小瞧西秦之人;与此同时,魏国李俚循《法经》以治天下,推行变法,经年间,西略秦地,北食中山,东攻强齐,横扫六合之列,纵横诸侯之间,此等成就,全赖法治二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战国末年,始皇嬴政,励精图治,雄才大略,以帝王之术驾驭群臣,以法治思想统治人民,于公元前221年,完成大一统,为法令的推行提供了根本政治环境,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社会环境得到了较长时间的安定,人民也不用长期的颠簸流离;然,始皇暴政,根据个人喜好随意使用法令,使得法令不能有效公正的治国理政,反而成了帝王奴役百姓的工具,三世子婴无力回天,一代帝国,毁于一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他告诉我们后来者: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什么时候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法治废驰,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近代以来,中国许多仁人志士在追求法治的道路上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清末沈家本主导修律运动,然随着列强的入侵,洋人的横行无疾而终;民国时期,伟大政治家,军事家,领袖孙中山先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是随着胜利果实被军阀所窃取,《临时约法》也就成了镜花水月;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浴血奋战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为中国的法治建设奠定了根本的政治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去了最关键的倒计时,“第一个百年”目标胜利在望,“第二个百年”日渐接近。与此同时,我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面对的改革发展任务之重前所未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使其不断深入社会基层,在实践中得到升华。并把全面依法治国写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正在披荆斩棘,大步向前的“全面深化改革”号豪华巨轮提供最大程度的法治护航;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条奔流不息的源头活水提供法治法治堤坝的保护;更为改革30多年来所取得的发展成果提供法治的守备。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一部国家法律合不合适,只有自己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法律只有从人民的意愿出发,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才能充分体现人民的利益;将全面依法治国写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深化法治建设,充分体现了在我国的人民主体地位。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时代的需求、发展的需要,铸就了依法治国理念的形成和深入,“中国梦”的号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一不要求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做到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守法;所以,我们应该为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为“中国梦”不再是梦贡献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一份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