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说,西藏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西藏是极美的,那么从美学层面上来说,西藏的美又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呢?
最想写的是西藏的建筑之美。西藏寺院建筑大体分为平川式建筑和依山式建筑这两大类。藏传佛教寺庙的建筑艺术,在西藏古代建筑艺术中,最富有民族和时代的特色,西藏寺庙多依山而建气势浑厚,规模宏大,金碧辉煌,工艺精致,非常壮观。从佛教寺院形成之初,到藏传佛教寺院建筑艺术主体风格的形成,大概经历了寺庙、寺院、宫殿与寺院建筑融合的三个发展阶段。藏族修建的宫殿、庙宇,几乎都是用泥巴和石头块筑成的,并不是十分的精致。而外墙颜料的涂抹方式也很粗犷,大面积的颜料不像是刷上去的,更像是泼在十分不光滑的墙面上的,粗糙且富视觉效果。这种粗犷带有彪悍的艺术之美,在其他地区是很难见到。
建筑的美在于其诗情画意,中国的建筑美包罗万象,西藏寺庙以华贵、庄严、质朴向我们无言地诉说着藏族曾经书写和正在书写的灿烂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民族背景下都不尽相同。从传统意义上讲,我国建筑常常被视为纳风聚气、阴阳共济的事物,强调的是“风水”。流传千百年来的具有神秘色彩的藏民族文化,与藏民族建筑有着密切的关系,藏民族建筑也正是一直秉承着宗教文化凝聚了独特韵味。
西藏寺庙建筑常见的有一种用灌木柽柳做成的“边玛墙”,用木钉固定,刷深红色。边玛墙以这种自重较轻的材料为墙体减轻了上部的压力,而且具有很好的装饰作用,特别是在边玛墙上镶嵌有铜制鎏金的“七政”、“八宝”图案,和边玛墙上口的檐下以短木做成的一排象征星辰的白色圈点,不仅装饰了寺庙建筑的外墙平面,还突出了宗教建筑的特色,成为西藏建筑最具民族风貌和地方特色的重要外部特征。另一个具有这种性质的外部特征就是金顶。西藏的寺庙凡是重要的佛殿和灵塔都要修建四坡形顶盖屋架的结构,上面辅有鎏金铜瓦的金顶,它在太阳的照射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随着和风伴有阵阵的金顶铃声,表达着人们吉祥的愿望。
影响寺庙建筑的还有建筑的环境,尤其是在西藏这样的高原地区,山体连绵,像大昭寺这样的平川式建筑并不多见,比较多的是依山式的建筑。这种建筑形式一种是以山为背屏,寺庙建筑自下而上依次展开,如哲蚌寺、扎什伦布寺等;还有一种形式就是一所寺庙建在一座独立的小山头上,形成所谓“屋包山”,如布达拉宫等。与平川式寺庙不一样的是,依山式寺庙借助山的整体气势,鳞次栉比,更能表现出宗教建筑所应具有的那种特殊的美学意境。西藏寺庙,细致与粗犷相衬,细致处细腻有余,粗犷处大器天成。西藏寺庙是凝固的艺术,更是凝固的历史。
除此之外,再简单讲讲各个季节西藏的风景之美。西藏,每一个季节都美得让人心醉。春天,万物复苏这一词语在西藏尤其体现得淋漓尽致,大草原上的小草发出了嫩绿的芽儿,一眼望不到边的嫩绿让人感受到强大的生命力,冰川下的各个湖泊小溪都被温暖的春风解冻了,发出的潺潺的流动声,就好像一曲曲动人的生命协奏曲。夏天的西藏更是美丽,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开满了无数的格桑花儿,格桑花儿绽放时就像姑娘甜笑时的模样,除了格桑花,还有各种不同的野花争奇斗艳,谁都不输谁。到夏天的时候,牧民们还会迁徙到草原上,各式的帐篷加上成群的牛羊,草原被点缀成一副美丽的油画,不仅仅能够从视觉上体验到美,那还是一种能让人感到幸福的美。到了秋天,金灿灿的青稞地,秋风一吹,一串串青稞好像也随风起舞,青稞地里人们劳作的身影成了最大的一道风景线,人们还会时不时地即兴哼起一段山歌或者跳起一段藏舞,一眼望不到边的金黄色加上凉爽的秋风,西藏的秋天没有悲凉,只有喜悦与收获。西藏的冬天最为美丽,大地银装素裹,西藏还有一个称呼叫雪域高原,西藏的雪与它的高大群山显得格外地搭,大山披上了白色的外衣,就好像一个个高原威武雄壮的汉子耸立着保护这片纯净的土地一般。
西藏,是离天堂最近、也是最像天堂的地方。
阿旺巴姆
阿旺巴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