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妙佳
——“美丽乡村”建设有怀
“已经三周没有回家了……”我在公交车上嗫嚅道,远方学子归家似箭的心情使我变得心不在焉,摇下车窗忽然发觉眼前掠过一个又一个一米来高的绿皮箱,我好生疑惑。
回到家发觉门前也有一只绿皮箱,上面印着环保绿色循环标志,妈说是镇上实践了“美丽乡村建设”部署战略,给镇上居民们提供了许多方便……
翌日清晨,我在家阳台读书,忽然耳边多了电机车隆隆的响声,我探出头去,驶车的是隔壁巷中独处的老人,老人家徒四壁又患有先疾、性情顽固鲜少接受邻里的关爱,但今日看到人不再衣衫褴褛,在纯棉短灰袖上还套上一件橙色的马甲,这时我知晓他就是妈口中“每日定时清理绿皮箱的清道夫”吧。
我的嘴角漾出甜美的弧度,心中涌起一阵暖潮,“美丽乡村建设”不仅美化了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也在人文情怀中种下了维系社会关系和谐的一片绿:那些被老人所抗拒的不劳而获的物质帮助变成了默默为乡邻服务、而又能从政府领到补贴保障自己物质所需的满足。
这时不由得联想本镇的新寮村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故居,在黛瓦白墙上有着各具特色的“孝”“善”墙画,充满着镇乡里的人情味儿。
曾几何时村落巷头墙角寸草丛生;院士所做出的贡献也让镇里人感到自豪但又好生遥远,但“美丽乡村建设”具有基石作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环境乃至人文的发展。
村落的修缮使环境得到美化的同时变成了乡村特色景点、成为省级模范示范村,使走过这里每一方土地的人们留下了绿色的足迹、记住不能被历史长流所冲淡的历史情怀:对前辈所做出贡献报以感恩的同时牢记自己的使命,对社会做出应有贡献、承担起应尽的责任。
“后人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在乡村进行“三清三建”、“浊污排流”等所作出的努力会被后人看在眼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后人足享黛瓦青砖的美好生活时,更会着手于现在,继续努力“种下一片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