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有些女生觉得男生聊历史很有魅力,聊政治却很令人反感?」让我想起有一种人,在酒桌上,喝过两杯不骂骂TG觉得都显示不出他的「独立思考,没被洗脑」。由于甲方的原因,茶余饭后有时也会讨论一些这种问题,有时会被问一些啼笑皆非的问题。诸如,诸如cq市GA局下属总队的总队长与副市长谁的级别高,或者cq市ZJJ常委都有谁等等。彼时我会归类为没有政治常识的表现,后来我才想明白,晓得又如何,不晓得又如何。毕竟,几年前的我连麻将翻番为何物都不懂,但也没人笑话我啊。
小时候外公当过一段时间的生产队队长,家里会订阅一些诸如《重庆日报》《当代党员》《党员文摘》之类的报刊。对于家境贫困缺乏读物的我来说,如获至宝,每次去外公家都会翻出历年报刊,从清晨到夜晚,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当然也别太误会,这些报刊,也不都是党八股。比如《党员文摘》,其实跟学生时代的《青年文摘》《读者》差不了太多。而这些东西其实是很冷门或者不为常人所喜的,而我在这样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接受了一些东西,那是个人兴趣与爱好,而实在不该将此上升为常识的的地步。
二
知乎也有个镜像问题,「为什么很多男生都觉得历史是常识?」高中的时候虽然最后选择了理科,但是我的文科成绩一直还不错。史地生基本都稳定在8,90分(非文综)。特别是历史,我还记得非常清楚的,有一次考了93(原谅我们那高中,这已经算不错的了,得罪了啊校友们),历史老师还特地来问过我,让我介绍一下经验。我当时说我也不知道啊,反正就这样啊。听起来很装逼,但确实是我当时的想法。这还要什么经验。很多都是常识性的东西啊,上课听听,考前集中背背再简单不过。
是的,我认为政治不应该是常识(这里的政治指第一部分讲到的那种政治哈,你懂的。高中政治课本里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部份还是很有用的,应该成为常识),但历史应该是。
翻看了知乎上有一些高票答案,发现很多都答非所问。这里所说的常识并不是要你去搞清楚赵匡胤究竟是不是被他弟赵光义搞死的。这种无头公案一张嘴就是野史的节奏。历史作为常识部份,指的是,你能明白一些重要的节点。比如古代史你得大致知道先秦夏商周春秋战国吧。秦统一二世而亡,汉晋南北朝,隋二世唐元明清。对于近代史,你总得知道重要的时间节点吧。1840,太平天国,1894,1904,1912,1921,1927,1931,1937,1945,1949,1966,1978等等。1989就不要知道了吧。哈哈。再往细点,先秦,得知道春秋五八战国七雄吧,诸子百家最重要的那些人物。再往细估计就是文科生,发烧友和专业的历史研究者才有兴趣研究的细节了。
黄仁宇有一本书叫做《万年十五年》,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读过。他所提出的大历史观,在当时大陆历史学界颇有点惊艳绝才的感觉。到现在,也本书也是饭桌装逼利器啊(当然跟本人层次低可能有关)。其实,在中学的历史教科书里何尝没有大历史观的痕迹呢。至少在教材编写者这里是有这样的初衷的。要在极为有限的篇幅里,又要考虑到整体的区域教育资源的接受度,和教学时间的安排,能够按照中国传统的编年史讲清楚大致的历史脉络已经很不容易了。还要兼顾到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战争等诸多层面。当然这部份被人诟病为洗脑,不客观,为政治服务等,不做评价和讨论。
但历史作为常识的部份,除了基本的时间节点外,更为重要的就是大历史观啊。个人的理解,举个例子,比如要明白很多历史事件的可替代性和历史事件的必然性。比如经常在知乎上看到这样的提问,如果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被杀,接下来的后果会导致整个二战历史性变革嘛?如果日军发现了大庆油田,会改变抗日战争结局吗?
但是,如果你了解日本海军部陆军部的长期必然性矛盾,北近南下之争,就会明白日本人发动太平洋战争偷袭珍珠港是必然的,不以某个领导者某个军事团体不以整体国家意志为转移的。你也会明白1942年的日本看似版图达到扩张巅峰,其实是也是它最为虚弱的时候。当你结合这些基本的史实观点,加上大历史观,就会明白日本人近代历史就是一本已经写好的剧本,你就是提前给它看,那也是阳谋,它也必然按照剧本参演,最后必然失败。
有句装逼的话叫做,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所谓的历史常识,那些时间节点之间的细枝末节,都会遗忘的时候,但大历史观,和从历史中吸收的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有助于看清当下迷雾,解决当下的一些困惑。这是所谓历史常识最核心的一点。而不仅仅是酒桌上制霸一方的利器。当然,装逼还是要装的,这辈子不可能不装。创业不会,写代码又写得一塌糊涂,只有装逼才能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历史人物个个都是人才,我超喜欢的。
三
抛开所谓政治历史,回到常识这点。什么是常识。可以谈谈我的老本行。我在工作中被面试过,也面试过别人。很多时候,面试过别人后都在反思。当我们在聊面试的时候究竟在聊什么?技术底层,框架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可预期的成长性,团队合作沟通能力?这些侧重面中究竟哪些属于常识?不同层次的公司侧重点肯定不同。BAT级别的公司肯定会更偏向于技术 底层,成长性,而大多数的小公司可能更关注框架运用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其它都是次要的。有的人天生工科男,技术不错,在HR面的时候可能会栽倒在所谓的常识问题上。有的人天生外向,亲和力好,沟通能力强,解决问题能力强,技术功底有,但不扎实,有些在我看来是技术常识的东西并不能完全表达清楚。
这是常识的多样性。同样的,常识是谦逊。高晓松曾经在《奇葩大会》中对一个自称了解汉史的选手进行“霸凌”。坦白讲,对于一个宣称了解汉史的人,要求其背出汉代皇帝年号真的并不过份,虽然有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的嫌疑,但也不算脱离常识的范畴。但高晓松的态度让我有点不舒服。作为一个大V,公众人物,自称知识分子,理应可以更谦逊的交流或者拒绝。
高晓松,作为一个有相当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在节目中毫不掩饰对于明特别是南明的鄙夷。不仅是他,央视这样的平台上,长期活跃着不少专家学者,讲历史,夹带私货。带着强烈的个人主观倾向。他们知道观众喜欢什么,特别是活跃在酒桌上的观众。这利于常识的传播吗?
常识同样是真诚。不管是职场还是生活,不管是社交还是朋友,常识与否,懂与不懂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真诚。我挺喜欢的一款综艺节目《奇葩说》,罗振宇说过一段话,尽管我不是很喜欢这个人,我也大概只喜欢他这段话而已。大意是职场中切忌油滑和反馈黑洞。我们需要的是诚恳的沟通,让自己包裹在事实当中,最稳妥。没有任何道路通向真诚,真诚是通向一切的道路。找不到态度就回到真诚。同样的,什么都不懂,那就回到真诚啊。
年近三十了,已经有了中年危机。前两年很火的一个词,油腻中年。我很怕成为这样的人。友人开玩笑说,已经有了地中海的初始迹象。心里慌的一匹。但油腻中年更可怕难道只是外表吗?更多的是内心吧。在酒桌上高谈论阔,信口雌黄,以吸引众人目光为唯一目的。不谦逊,不接受反驳,抬杠。惯用肯定,绝对,全部等定语。
我不想成为这样的人。绝不。我还要在共产主义青年团再待二十年。共和国的男人绝不轻易认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