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别把成长都交付给别人

别把成长都交付给别人

作者: 捕风的晴天小太阳 | 来源:发表于2020-02-17 23:52 被阅读0次

今天刷公众号时点开“持续力”,豁然出现标题《个人成长的问题都可以用常识来解决》,带着好奇开启看全文。全程都在被打脸。为什么会有这样说?因为我觉得自己就是那种道理都懂,但是依然过不好的人。我往往去颠覆常识,认为网络时代,就是要利用网络渠道,寻找捷径,节约时间成本。可是却忘记最重要的一项:积累,我们更需要知识的积累,时间的沉淀,而这个时间是万万不能省的。恰恰是这些时间、知识变量的积累,我才能真正形成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

然而我一直认为自己的认知体系是不牢固的。从来不敢轻易质疑权威,不敢主动讲出自己的想法。上学是、工作永远都是默默听讲,即便有想法也不愿意举手的那一个。别人说是对的,听别人说的也是有理有据,我会觉得确实如此。可是又听到另一反派控诉,同样也是头头是道,我又觉得确实也是如此,那么到底谁对谁错呢?我心里压根就没有底。我会不去寻找答案,反而会以中立态度去了结。

一直有这样的认知——非黑即白,也意识到这个短板,也在不断去打破自己的原有认知体系。但是整个认知体系的根基是缺失的,缺少格物致知的辩证精神。也就是说我要不断在新认知的冲击下破除我的旧认知。但问题就在这里:在我追求的新认知体系里哪些是真知,哪些只是潮流,我的旧知哪些需要留下,哪些需要破除,在这两组矛盾中,我自己不能做一个明晰的判断。新知和旧知体系碰撞中,必然要走不少弯路,尤其像我这样又不太喜欢主动问人的人!

当然,世界知识体系在变,人人都在变,或多或少会碰到自己的引路人,无论是现实中,还是无形中的!“知识付费”、在行、等付费时代的到来,也让我大开眼界。我我舍得为知识付费了,我认同了这些理念。我也买过课程,我也学习过。老实说,前三年,就像我买第一个付费课程,确实人家很用心,我学得很认真,边学边实践,真的是物有所值,体验感很好。而对比现在的社群、网课,知道自己需要这样类型的课程,正好看到文案,也琢磨了一下,真正买来学习,发现却没有多少价值。不要以为付费的就是好的,现在的付费在“变味”,有的课程变得越来越有味,有的变得越来越无味。

像我这样基于简单价值判断的人来说,是因为认知体系不完善,也就是没有自我思辨力。能够看到事情的一些底层逻辑,但是不稳定,没有更强的论证能力。就像开会发言,集思广益的时候,我往往就是那个单向思维,永远在一个点盘旋的人。即便我知道不能这样,不能人云亦云,但是我的思想却是黏着的,不努力开发大脑,不愿意独立思考的。实质就是没有主人公意识,没有领到意识,反正想不出来也没关系,别人会想出来的别人会做的,而我更愿意当一个执行者,最好别人有个方案,我笑着步骤一步一步走就行了。这就是决策者和执行者的差别。意识到这个问题就此作罢?那么有没有改进的办法!是不是可以转化一下,比如说:遇到事情时,思考问题时,格局放大一点,转化一下角色,尽量想想作为一个决策者,你会如何做,而不是习惯性依赖别人,一直就做别人的执行者。

回到知识付费这个层面来看。为知识付费这个理念当然对,但是要物有所值。作为一个初学者一个年轻人,更要有这种魄力,不被时代潮流所牵着鼻子走。牛人有牛人变牛的办法,我们普通人也有自我成长的办法,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常识——勤奋学习。怎么学习?当然就是不该走的捷径不要走,尤其是知识储备、量变的这个过程更不能少。否则你走过的捷径,总有一天也会以另外一种方式来回应你。就像有人不认真读书,出名了,写书了,但你真正去看行文逻辑,你会觉得废话连篇。就像我,就一直有这样的诟病:喜欢长篇累牍,生怕会影响理解然而真正的高明就是:言简意赅,一语中人。就像一个学生和胡适争论: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言简意赅时,胡适更是用文言文“干不了,谢谢”几个字来推辞差事!而后并没有说谁好,而是说谁好用就选择谁!废话多,喜欢长篇大论不是没有改变的方法,而是没有坚持实践。常识说话简洁,写文少用形容词,多改,删减。以前喜欢那样,是觉得文字多,可能就是一种心理暗示,成就感。但认知改变后:言简意赅,是最好的,最节约时间的。那么自己现在也在一点点扭转以前的这种认知。

所以,知识积累是核心,也就是我们要勤奋学习。也是最容易忽视的。比如:我把看书改为听书,我把管理时间交给时间管理社群,我把幸福感交给感恩社群等等。也就是缩短时间精力,在专业的人那里学习。但是,知识是一个又一个体系,不是学习了方法就能够真正应用。认真思考一下,也会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比如:我听樊登讲书,我第一就是要听完每天一讲,第二就是要做笔记,这两个目的才能让自己心安理得。当我认真思考听书这个事时,也一直有些想法首先是听书是好事,但要博采众家之长。其次是要看原书尤其是经典书、时代书。再者自己写听书笔记就只是听书笔记,相当于把别人的思想照抄一遍,并没有停下来思考从中自我衍生出属于自己的思想或者上升到一些通用的底层逻辑。而这样做的危害是很大的:1.依赖别人的思想、判断,容易从众。2.不会主动思考,不会自我判断,自我认知体系根本得不到完善,永远止步不前,只会被别人拖着走。3.做事只能浮于表面,不会挖掘深层,不会寻找底层逻辑,不会归纳与应用。

所以通俗一点,不要偷懒,不是什么事都可以包办的、替代的?就像结婚,你愿意别人来代替你新郎去迎接你心爱的新娘吗?我想没有傻子会这样!同样,学习也是,无可替代。要保持谦卑,不要偷懒,读书,还是要认真读,尤其想自己这样知识体系不完善的人,去学习别人的智慧,而不是只去学习别人加工过的二次知识。不要陷入快餐知识的误区,潜心学习,不要把期待都交付给别人。

我一直在反思为什么同在社群里学习,自己和别人进步相差会很大?一个是自己怀着半信半疑的态度,也就是决心不大。一个是自己不拔高要求,不是最懒,也不是最勤奋,就是安于一个群体的现状。一个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希望跟着策划方的方案走,自己就会有改变,也就是内驱动力缺乏。也就是自己不是寻求自我改变,而是他人来改变。但内心如果不苛求改变,所作所为就只是形式主义,自我安慰。

那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其实我内心就一直有个声音告诉我:你一定要自己改变。一直没有迈出第一步,没有主动改变,事实是如果你都不主动。别人想帮也不知道怎么帮你。那该怎么做呢?第一是意识内驱动力,是我想改变,而不是别人要我改变。第二是要寻找事物的底层逻辑,掌握之后,理论联系实际,熟能生巧。第三是努力,不要以为爱迪生、爱因斯坦这些很聪明人家那种忘我的科研精神不就是勤奋体现吗?

世界在变,知识在变,你要如何以不变应万变?那就是不要轻易把自己的成长交付给别人,如何适应社会?我想“终身学习”,格物致知,归纳总结更多的底层逻辑,这或许是最好的答案。

相关文章

  • 别把成长都交付给别人

    今天刷公众号时点开“持续力”,豁然出现标题《个人成长的问题都可以用常识来解决》,带着好奇开启看全文。全程都在被打脸...

  • 没有关系我会活的很坚强

    别把别人当奴才,也别把自己当祖宗!!!!!!!!

  • 经典论

    别把别人都当傻子,有可能他是陪你演戏。 ——古月廴聿

  • 【夏一寒句子秀】

    1、想要别人照顾你的感受,就别万事都迁就别人的感受,守得住自己的底线,才能换得来别人的尊重。 2、别把所有的委屈都...

  • 别把自已的脚,伸进别人的鞋里(转载)

    别把自已的脚,伸进别人的鞋里 老人们常说:“别把自己的脚,伸进别人的鞋里”。 确实如此,环境不同,难以感同身受;经...

  • ‍被爱‍,‍或‍不爱‍。‍小段‍

    这世上,有人把你宠的像孩子,有人伤你伤的像怨妇。别把自己想的太强,什么路都走的过。别把自己想的太弱,别人承受的了的...

  • 黄泓圣观看电视剧《天道》瞬悟

    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儿 别把别人不太当回事儿 别把自己不太当回事儿 也别把自己太不当回事儿 山不转水转 水不转时运转 ...

  • 用共情推动工作

    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逼迫别人。 别把别人不当人,别把自己太当人。 用真诚与人相交。用合作达成目标。 多问对方需要什...

  • 爱情的火焰

    别把爱情的火焰烧得太旺盛;到最后烧伤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题记 别把爱情的火焰烧得太旺盛; 到最后烧伤了别人,...

  • 生活小感悟:人都有两面性

    别把别人想的太好, 否则当对方露出不好的一面时, 心里落差极大。 别把别人想的太坏, 没有绝对的坏人, 也没有绝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把成长都交付给别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mbi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