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
丫头睡了,终于把卫生收拾好,焦躁的心情也慢慢平复下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天清扫卫生成了常态,而且一日不做就会六神无主浑身乏力脾气暴躁,一旦清扫完毕,立马神清气爽内外通透寂静柔和。
正常状态下,每天儿子上学老公上班后,丫头还在睡梦中,我就静悄悄的刷碗抹地洗洗衣服,收拾完了,再趁着丫头没睡醒看看书,读读经。等丫头醒了,就陪她吃饭玩耍。
疫情之下,儿子上网课,打印的学习资料满天飞,每天早晨醒来,踢踏踢踏的走路声,“妈,妈”的叫唤声,叮叮当当的碗碟声,犹如一曲交响乐,早早的把丫头叫醒,然后看着一片狼藉的桌子,还有这一堆那一堆的玩具,堆积如山的学习资料,我只有焦急的份,丫头需要陪伴,好好商量的时候能自己玩一会让你去收拾,不好说话那会,拉着你的手,你啥也不能干。
所以现在的状态就是。下午丫头睡了,我才能继续我的工作,虽然自己也困得不行,但如果不收拾,又对不起我这颗执着的心。那份焦虑,只有看到家里重新恢复整洁才能平复。
天天清扫的过程,是我自己心理活动最旺盛的阶段。今天,我问自己,为什么如此执着,难道一天不打扫卫生真的就不能容忍吗?
想起了昨天和儿子的对话,这对话源于我最近处于瓶颈期的彷徨。如同每天坚持清扫卫生一样,我坚持着每天固定的功课,不管多累,我都不肯放弃,而有的时候明明就是敷衍,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五六年了,没敢间断。就连有了二宝,在月子里,我也是坚持着。
但最近,我却突然纠结,我不知道我的坚持对不对,路偏没偏,难道学佛就是做做功课吗?习气秉性一点不改,每天一边念经一边妄想纷飞,一边持咒一边贪嗔痴慢疑,这样做对吗?后来,偶尔关注了易度门,听了杨宁老师的几段开示,突然明白,心性不转,所有的功课都流于形式。功课和法门是助你成佛的途经,而不是每天做做功课就是佛弟子。《金刚经》中云:“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如果没有升起慈悲心,没有出离心,不能离相,做多少功课都不会成就。那么,你学佛的初心是什么?大乘佛法是什么?你的终极目标又是什么?这些不弄清楚,流于形式的做法肯定是走偏了。
这就是为什么强调闻思修的重要性了。只有实修,没有老师的指导,不经常思考调整自己的行为,就如同学生学习,不听老师讲课,课后不归纳思考,只是机械的完成作业,这样的做法,又怎么会对学习有帮助,怎么会成就自己的学业和梦想呢?
联想到清扫卫生,为什么卫生需要时时清扫呢?这就和为什么需要经常亲近老师,请老师讲课一样的道理,任何功课不是听一遍就会了,就再也不用听了,而是需要经常听。经常修正,让老师的甘露法雨时时清洗自己的内心,改变自己错误的认知和执着,结合着自己的吸收思考和实修(做作业),这样才能保证不跑偏,向着自己的终极目标努力。
所以,学习,学佛,乃至万事万物都是想通的,一门深入不是一条道走到黑,而是触类旁通,一门通门门精,这就需要智慧和悟性了。
我本凡夫,烦恼重重,又愚笨,又迟钝。所以神秀法师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总能引起我的共鸣。但扫静下来的是地,修的是心啊!
也祈愿自己有一天能从混沌中醒来,真正了悟:“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界。
地要扫,心要修,习要学,路要正,慢慢的放下不该有的执着。烦恼习气少一点,自身的清净本性就会更多的显现出来。
心净一切净。心静一切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