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苦的唯一方法就是吃苦(经历苦)。吃苦就是了苦,享福就是消福。
内心没有困惑,才能帮助别人消除困惑。内心没有问题,才能看清问题的本质。任何困惑(问题)的本质都是心态问题,都是因为心态没有转变而造成的。修行就是转变心态。
转变心态就是改造命运,改造世界。
遇到问题(困惑)自己消化,寻找答案,就会得到智慧。如果请教别人,得到的只是对问题(困惑)的解释,是知识,不是智慧。
所有的问题都不是真正的问题,都是“伪问题”,都没有终极答案。对问题的真正回答就是问题的消失。没有问题,因此也不需要答案,就是“开悟”。当问题消失时,答案也明明白白。
改变别人,改造世界的唯一方法就是改变自己。自己变好了,别人就会变好,世界就会好。环境没有改变,是因为自己的心态没有转变。
万法唯心造,改造自己的心是最容易的事情,也是最难能可贵的。
任何小事情都是修行,都可以反映心态和素质。
以小见大是一种境界,此处的“大”是大智慧大道理大格局。内心有“大”,在任何小事小节中都能体现出来,因为形而上的东西无处不在。
修行会使人的心更细,时刻反省,修正,成为一种习惯,任何错误都会立刻发现改正,而且不能有再犯的机会,否则就不是修行。
所谓认识自己就是时刻知道自己所思所做,知道应该怎样(众善奉行),不应该怎样(诸恶莫作),念起即觉,觉之则无(自净其意)。
学生时代经常听老师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这些道理其实永远适用,但是真正做到的人很少。
做大事的人不拘小节,这里的“小节”是指不影响大局的次要问题,并不是可以忽视重要的细节。
古人说“大人小心”,“胆愈大而心愈细”,欲成大人物,成就大事情,必须看得到重要的细节(智慧),把细节做到极致(功夫)。
放下的同时必然有提起,提起和放下都是功夫,是同一种能力,前提是看破(智慧)。
有了看破的智慧,才能知道什么应该提起,什么应该放下。而提起和放下又会增长智慧。
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学生热爱读书,会选择书,说明学校教育是成功的。自主阅读就是自我教育,要伴随我们的一生。
离开学校就扔掉书本,说明学校教育是失败的,也说明我们没有掌握真正的学习方法(自学)。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自学),懂得自学才是学会了学习。
读懂了真正的好书,才能懂得书,才能热爱阅读,才能知道应该读什么书,如何读。
读书不能靠别人推荐,因为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只能自己探索属于自己的路。
最难读的书是自己的心,最终我们应该放下一切有文字的书本,好好阅读内心这本没有文字的心,这就是修行(修心,正心)。找到心,才能正心,正念,正思维。如果不会觉察,就没法让思维走上正确的道路。
写作是打开内心的一种有效方式,长期坚持写,思维就会越来越清晰,许多事情就会想明白。
不要害怕疑惑,有疑惑才有“参悟”,长期参悟“疑情”,才能觉醒,开智慧。
自己开悟了,就可以启发别人,产生责任感和使命感,文章就有了社会价值。
许多人不能开悟,因为没有疑问,没有怀疑和参悟的习惯,不知道真正的问题是什么。
年轻时读书,不理解的很多,但是记忆力好,能够把这些话记在脑子里,然后在生活中思考和印证。中年以后,有了一定阅历,就会形成自己的思想。
中年以后有没有智慧,智慧的高低,取决于年轻时给头脑喂的营养。
没有万卷好书做基础,仅仅是人生经历并不能形成智慧。
心态就是思想,用正确的思想解释问题,行动,就会产生好的结果。良好的结果使思想更加深刻。
带着错误的思想去生活,为人处世,会看到一个颠倒的世界,使扭曲的思想更加扭曲。
知道自己的错误,说明错得还不严重,说明自己还有反省能力。当错误非常严重时,人会失去纠正能力,根本不认为自己有错。
真正的坚强都伴随着柔弱,真正的自信都离不开自卑。不敢表现柔弱,是软弱。不敢承认自卑,是最严重的自卑。
说“我相信自己”,说明潜意识是自卑的,所以要用不断重复“相信自己”来改变潜意识。
写作有助于思想的形成,也有助于思想的深化。如果不写,我们会懒于思考,或者即使思考也不会深入,漫无目标,比较肤浅。而写作使思考达可以到一定深度,所以经常写作的人,思想境界会与众不同,口才也会比较好。
感觉写作困难,其实是没有形成思考的习惯。因为思考是费脑力的事情,表达也不容易,所以写作不易。坚持更使这种不易变成重复枯燥乏味,很折磨人,所以许多人容易放弃。
为什么要强调写够一百万字,就是因为这个量可以使我们养成写作的习惯,而习惯会使写作成为乐趣,会使写作的困难减少。或者即使有困难,我们已经习惯于克服困难,因为写作的快乐同困难成正比。
记忆力好时,思考力肯定差。正因为不理解,所以能够记住言词。如果能够理解,我们就没有必要记忆,也就记不住了。年轻时的劣势正是年轻时的优势。
人到中年,等我们记不住东西时,由于阅历丰富,思考力会大幅度增强,这是我们适应生活形成的能力。
喜欢写作的人如果发表当众讲话,都会侃侃而谈。
没有经过写作训练的人,当众讲话就会漫无目标,没有中心,没有深度,没有条理。
写作需要的技巧方法,严谨,深度,是平时的口语表达无法相比的,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很多差别。
修行没有放假,写作没有假期。不要害怕做无用功,修行和写作没有白费的功夫,每一次付出,都是一次收获。
大悟都是由小悟来的,巨大的成就来自于平时被人们忽视的时候。
太在意结果,离想要的结果可能越来越远。只管实践,多一点行动,就会少一些空想和妄想。
空想很容易,人人都已经习惯。做白日梦很容易。
但是成功需要的是持续行动,把梦想变成行为。这个习惯需要严格自律,长期培养,不是人人都具备的。
修行和写作必须变成生活的常态,进入梦中,才能成功。做任何事情的道理都是这样。
想到一句话,就立刻变成文字记录下来,这是写作者的常态。随时觉察自己的念头,行为,是修行者的常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