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春节起始之际,我辞职了。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整理了思绪,还是想把自己三年余三月的工作经历和心路历程简单整理一下,一为自省,二为分享给即将踏入社会的毕业生们。
个人背景:国内211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英国金融硕士,学校排名世界QS前120
自我感觉:良好,虽然学校不是特别出色,但是比较自信,找工作时一直默念“如果自己都不自信,面试官怎么能对你自信呢!”
10月份回国,12月份拿到某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offer。虽然不算特优的offer,但是大平台,外企,宣传的专业、高大上,起码不会上当,所以毅然决定加入。
客观评价一下四大:提到四大,大家都会想到会计师事务所,就是干审计的嘛~其实并不然,四大有很多的业务板块,审计是招牌也是最大、业务最繁忙的部门。如果毕业生们不想太过劳累,又想加入四大,可以考虑咨询(consulting)、税(tax)、风控(risk assurance)等部门。四大的优点很明显,专业的平台,成熟的管理制度、明确的晋升机制,前中后台井然有序的运行,只为了一个目标——支持前台盈利业务。在四大,你会成为一个比较“有面子”的乙方。
为什么离开四大:离开四大的原因很简单,四个字一个叹号:过于认真!。作为一个听话的好孩子,从小到大,我就被教育要认真学习,听话,要认真工作,用成绩和业绩证明自己的能力。原则上,这些道理是没错的,不过到了社会上工作,特别是刚踏入社会,迫不及待地想要得到上司和公司的认可的小朋友们,要“斟酌”,要“量力而行”。四大是很成熟的体制,公司的本质就是利润的最大化,所以公司有各种途径来最大化利用劳动力,四大的工作本身就很劳累,如果过于认真,在牺牲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又会产生抵触心理,像我这样,呆了一年多,觉得实在不合适,就跳槽走了。总结一下,四大要找的是能够灵活适应四大体制的人,只要一般聪明,六十分付出,在四大长久的呆着还是很合适的。
我的思考: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你每天投入100分的时间在工作上,那么你留给自己的时间就是0,久而久之,工作成就了你,你也就丧失了生活和独立的思考能力,被“体制化”了。被体制化是一件比较恐怖的事情,如果你花了20年的时间做反舞弊审计工作,又没法保留自己的独立“人性”,你会怀疑所有的人和事物,很难和别人建立信任关系。
从四大离职后,我去了一家私募基金。刚开始有点小兴奋,毕竟在乙方呆了这么久,感觉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一回了呀!我去的应该算是北京第三梯队的私募基金,成立年限不久,但是创始人有钱有闲有社会影响力。
主观评价一下私募基金:在这个行业工作的年限不算久,认识可能不是很深刻,只能简单总结一下自己的感受。这个行业处于“百花齐放”的状态吧,不管什么三教九流起家的,只要有钱或者有影响力都可以成立基金。好处是这个行业招聘门槛相对较高,可以接触到很多优秀的人才,如果幸运,可以找到“职场贵人”;缺点是离钱太近,各种斗争达到峰值,每天上演职场版的“甄嬛传”。
为什么离开私募基金:以“公司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的角色离开,大概就像甄嬛传中活了不到两集的丫鬟。在小公司里,真实感受到了过家家式的管理模式,体味到了公司斗争和站队的重要性。能力是不是最重要的呢?我个人感觉依然不是。有能力、工作情商高、站对了队,好像才是在公司生存的比较久的人。业务发展和公司政治像是三维图像中不断相交的两条线,或者说,是重合的两条线。
我的思考:如果真的选择去小公司、创业公司工作,一定要看准创始人或者直接领导。在最快的时间内分析公司的优劣势,评估自己是否能接受公司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摸着良心感受一下,因为如果在一个和你价值观不合适的公司里一直工作,你也会昧着良心成为你不耻的那类人。小公司就像是一个帮派,一切都是老大说了算。如果呆了两年发现公司还是老大一人说了算,那就赶紧撤退吧,这个公司没有办法从帮派成长起来的。
所以,我辞职了。三年余三月的时间,奋斗过,迷茫过,挣扎过,受鼓舞过,也哭过,想法一直在更新,思绪一直在改变,就像是蛇蜕皮一样,很痛苦地挣脱了年轻的稚嫩,新生的皮肤可能依旧不够坚硬,但是我一直在往前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