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是个初出茅庐,对写作有着小爱好的人,虽然爱了好多年,可从未行动过,但是我要感谢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百无聊赖之际逼出了我的一丝丝潜能。本人也从来也没有写日记的习惯,这些年也没有留存过一篇有感而发的随笔,若不是遇见了简书,可能到现在,自己还不知如何下笔?因为这个平台让没有任何基础的创作者们,可以放下对门槛限制的顾虑,是初学者练手学习的好平台。作为初学者的我来说,我的一些切身感受分享一下,看看有没有像极了现在的你。
一、害怕读者根据自己的文章来解读自己。
如:有些大胆且带有色彩的文章或故事情节不敢下笔,害怕读者在品析自己作品的过程当中,将文中的情节张冠李戴到作者自身。
我来简书这是第八篇小文章,刚开始写些叙事小故事的时候,发现很轻松,每天找一个自己听过的,或过去发生在身边有意思的故事,朴实并生动的描述出来就好。且不然,我在继续今天的日更时,坐在电脑跟前吃了两根香蕉,一斤草莓后,一个字都没写出来。有些摸不着头绪了,但又不想应付了事,毕竟每一个笔者都渴望所写的每一篇文章能吸引更多的读者。
因为我已成家,本想写个比较敏感的故事题材,又害怕自己的家人朋友看到,会不会误认为是自己的亲身经历。犹豫之际,我看到了老师分享的一篇好文,文中讲述的是生性狷介的文人钱钟书先生,我从其中得到了解答。
钱钟书先生说道:“文学和生活本就是两回事,力求在文学中找到作者的,根本就是愚,难道吴承恩写出《西游记》,是真的去西天取过经么?” 看到此时,我释然了,如果笔者在创作时自身就带有心里防备和种种顾虑,如何将心中所见所想尽情抒发,又如何让读者有想去解读笔者的心理呢?
二、有多少笔者在品读其它作者的作品时能深入其中。
如:当自己将作品发布在某平台上后,是不是会反复翻看阅读量。那反之,当我们在各大平台浏览文章的同时,又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品读他人的作品呢?
答案可想而知,大部分都是互粉一下,然后点开文章可能看都没看几眼,给个赞就逃之夭夭了,不撒谎的说,我就是这样的。因为多数点开后都是剪短的几句话,并没有过多的细枝末节。最近一直听到群里有共同爱好的笔者反映:他们表示,很多打着标题党的幌子,点进去索然无味的文章让人头疼。
但是我觉得,内容固然重要,但是标题如果不醒目,你的文章可能真的会在万篇文稿中石沉大海了。而真正能吸引读者的好文,肯定是有它的魅力所在的,大部分的通俗文我们都看的太多了,可但凡有些内涵的文章,相信肯定有人就会读不懂了,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就是如此,有很多罕见的词语看不明白,还专门去百度了一下,我真的就是这样。所以我这类爱好者仅仅只是爱好者,跟作者的距离还遥遥相望。
如果自己能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内心中还留有一席平静之地,那就吸收更多知识的养分吧,毕竟营养肥沃了,才能吐纳芬芳。
三、创作时往往没有提纲,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作为笔者,不能只写随笔吧或故事吧,一定要有短篇或长篇。
从去年自己就在试着写长篇小说,脑中大概有个构思,总想着,内容要丰富多彩,情节不要烂大街,故事发展一定要推陈出新。于是,我开始下笔了,趁着脑中这突然而来的灵感,抓紧在电脑跟前码出来。可是第二天继续下面的情节时,还需要再推回去,从头开始阅读一遍才能继续衔接。而且再重新阅读前面的章节时,多多少少都会改动其中的某些情节。
这样继续了几章后才发现这个进度如果真的是上了连载,那肯定完犊子了。于是这次我学聪明了,我试着学习电影中那些侦破案件的情节,将主角放到中间,其涉及到的配角按照等次关系画出分析图,并将初步的大纲描述出来,然后再细化。最主要的是,起码要把你故事中目前要出现的角色先标主次关系,并取好名字吧。所以,我鼓励像我一样的同胞们,一定要有自己的长篇,假如某天真的有幸签约作者后,不至于压力过大。现在疫情期间,许多待工的同志们也许有充足的时间,可真当解封后,想必大家又会为了生活奔波忙碌的。
在此,我鼓励努力写文的宝宝们,“坚持”用心写作,让自己的文章一天天精简美化起来,并在其中找到自己擅长的写作风格,定能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