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看不懂

作者: 50ea48323c5b | 来源:发表于2018-11-16 00:01 被阅读16次

      我写诗,古诗也写,现代诗也写。

      古诗自不必说,风花雪月,天下江山,无所不包,但也无非就是这样,最多不过用些典故。而现代诗则更加无拘无束一些,天马行空,我笔力到底不够,还写不出那样变化多姿。但前些日子有幸拜读几个颇有声明的公众号里的现代诗,下面附带的点评侃侃而谈。我看了诗,又看了点评,实在五体投地。但不是因为我看懂了,而是里面透露出“不明觉厉”的洪荒之气,把我生生压服。

      诗的正文我是一个字也记不起来,而那些评论里,则充斥着诸如“元写作”、“词语的织品”、“一种维度的离合”等等词汇,还有大段大段不打句号和逗号的连句,许多名词动词形容词扎成一堆。明明都是九年义务教育教会的常用汉字,在我读来就像怪物一样。

      我本以为自己才疏学浅(尽管事实确实如此),所以不懂,奈何我问了问身边有见识有知识的人,竟也两眼一瞪。两眼一瞪的,倒也还好,不过是没看懂而已,但洪荒之气是到家了。可其中居然也有支支吾吾讲出些道道来的人,一问,也是“一种纬度的离合”等等,我举手投降,心想我大概是不配读诗吧。

      看不懂是常有事,所以诗人常寻觅知音。诗人这样,其他小说家或者散文家等,也莫不如是。但我常以为他们之所以没有知音,自己还是要负一大半责任。写作一事,不是自己或者一个小圈圈里摆弄一下就行,总要在玲珑剔透之外留一条好门径。把作品写成离散的魔方,而等着人来拼出原貌,那么是不会有人有这个耐心的。

      这时,反对的声音就起来了:“你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自己不懂,还要求别人迁就,不会努努力吗?你若读不懂,也不少你一人,地球上多的是人。”

      但是,遍是什么“维度的离合”的理解,绝不叫懂,“维度的离合”本身也作不出真正的作品。真正的理解,必然是可以广泛地和同一作品的各种读者拿来交流的,对方或不同意,或赞同,都建立在理解共享的基础上。或许确实有不懂的,但那种不懂,应当是像某个不知道的典故那样,可以说明的不懂,讲了还不懂的不懂,那不是读者的错,是解释者和创作者的错。用吓人的语词砌起高墙,以此把作品推到虚构的深奥,这是一种卑琐的自欺。倘能在万千读者的阅读中屹立不倒,这作品才至少有浑厚的生机。一面砌墙,一面高高站在上头,这样的作品若不是靠着“看不懂”明哲保身,读者的洪流就要将他扯下装神弄鬼的高台,狠狠地贴到地上,像过境的大水把它最赤裸的属性洗出来。

      但凡历久弥新的杰作,没有哪个是无土栽培的,必然仰赖生生不息的读者以延续其生命。有的说自己作品超前,大多数读者落后,未来会证明他作品的价值。而我要说,未来在变成现在之前并不存在。若不是预言家,却寄希望于未来,而孤芳于当代,甚至不吝以高墙自欺,到了未来反而要经受最无情的报复,绝不姑息。

      读者的“看不懂”,有时确实是真的,需要一些知识或者思维才好理解。因为你小学该看而读不懂的书,到了高中总还是能懂的,这是真正的读不懂之所以有解的证明。我所反对的,其实是那样一些互捧互吹的专业圈子风气,也正是在这样的圈子里,他们有自己的游戏规则,用这个规则写作,又用这个规则批评,只有朝该规则低头者方是他们的同志,别的都一概是“看不懂”的野人。圈子内的秩序支持起圈子一切人的地位,你终于可以成为某家某派的人,你的作品是他们主张的代表。

      有什么意义呢?这样的圈子只不过是更大圈子里的个人而已,个人和个人的协同砌墙,那是圈子,圈子和圈子和砌墙,那是大圈子。而即便是大圈子,也依旧是中国十四亿人口里极少的一点,比起真正广大的读者而言,是不足惧的。圈子灭了就灭了,但读者不灭。不久前刚作古的金庸老人,恐怕也不是靠苟且于某个圈子而有今天的盛名,他是被几十年来无穷的读者抬上高处的。莫非他们都是些谈“维度的离合”的人?怕不见得。

      因而对于看上去神妙莫测,不能会意的作品,绝不可被吓到。正如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也可能是唐僧,碰上看不懂的作品,不一定是深奥,也可能是装逼的纸老虎。对于纸老虎,就要撕掉其装腔作势的虎皮,看看其能赢取多少读者的真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談看不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mfpfqtx.html